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泸州市龙马潭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激活镇村资产“一盘棋”

2021年12月23日15:2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泸州市龙马潭区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创新盘活”的总体思路,通过“3+3+3”工作机制,实现镇村资产保值增值。截至2021年12月,该区51宗闲置公有资产,已盘活48宗,其中涉改街镇村闲置资产10宗,已全部盘活。

突出“三个抓手”,全面摸清家底。针对镇村公有资产面宽量大、分布散落、权责不明等问题,组织全面摸排资产底数,切实理顺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分配权责,夯实资产盘活工作基础。一是抓统筹协调,逐项解决难题。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各街镇、各村社区资产清理工作进行梳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逐一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召集财政、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专题会商研究相关解决办法,确定下步资产清理盘活工作重点和方向。二是抓实地验资,逐项查验清理。由各村社区干部和村监委会成员组成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房屋建筑、办公设备、农业基础设施、村集体土地和归集体管理使用的村小学房屋等进行逐项清点,系统推进全区59个涉农村(社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理核实全区各类集体资产总额31837.02万元,各类集体土地总面积443215.41亩。三是抓账实相核,逐项建账上册。以系统比对、账实相核的方式,设立《镇村公有资产管理台账》《闲置公有资产管理台账》,逐一甄别清理各街镇、村社区公有资产及闲置情况,对每宗资产的面积、坐落位置、权属关系、资产现状等逐项上册登记。共计清理出街镇公有资产(房产)115宗、90713.60平方米,村(社区)公有资产198宗、102291.13平方米;街镇闲置公有资产33宗,面积4501.24平方米;村(社区)闲置公有资产18宗,面积8870.5平方米。

坚持“三个导向”,盘活用好存量。坚持依法依规、问需于民、厉行节约,按照盘活乡镇国有资产“五个一批”、盘活村级活动阵地“四个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盘活。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市场租赁。通过盘活利用闲置集体资产,采取出租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共计2520平方米。例如,特兴街道长春村将长春小学空置校舍300平米出租给渝昆高铁项目部,月租金3000元;特兴街道幸福村将原石榴村办公楼280平米出租给渝昆高铁施工方作住宿用,月租金2000元;原幸福村老办公楼出租给本村农户从事“农家乐”餐饮经营,年租金16000元;胡市镇三教村将老办公楼顶楼60多平米出租给电信公司作基站,年收取租金3000元。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充实办公用房。为缓解基层一线办公用房紧张问题,将1261.2平方米闲置国有资产改为办公用房。例如,特兴街道建制调整之后,原长安镇政府办公用房闲置(位于长春路75号,修建于2000年,两处办公用房共计485.05平方米),而特兴街道办事处长安社区原便民服务站场地为租用,面积有限、不便于工作开展。经统筹谋划,将原长安镇政府政务服务大厅闲置房屋(150平方米)重新改造后无偿提供给长安社区作为活动阵地使用,既提升了社区标准化政务服务能力,又节约了社区租用场地资金;将原长安镇政府大楼(330平方米)用于充实办公用房,作为特兴消防中队办公场地,助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是以公益为导向,改建活动阵地。围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扶助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改建一批用于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康复训练室等公益事业,共计2669.7平方米。例如,原高坝厂区办事处旧址位于社区阵地斜对面,后改建为临江苑社区健身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体育活动服务。

健全“三项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为完善资产盘活和日常监管机制,制定街镇、村(社区)闲置公有资产盘活方案,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区、街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区级层面由财政、农业农村部门按职责分工统筹全区工作,全面清点各类资产,统筹协调工作开展,研究解决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问题;街镇层面落实属地责任,组建工作专班,深度核查各类公有资产实际情况,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一对一盘活方案;村社区层面强化主体责任,以多种形式全面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并注重与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相结合。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该区范围内闲置国有资产盘活获得的收益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足额上缴国库,所得收益优先用于保障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相关支出,为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保障。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将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点监督内容,由纪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设立农村集体资产民主监督小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经营管理情况的监管,强化资产经营收益财务公开,不断提高乡镇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水平。(杨帆)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