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青川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1年12月06日16:0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冬日胜春潮,风光无限好。初冬时节,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苏阳村山清水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村头弯弯的老树上,一只只黄灿灿的柿子迎风摇曳。村落里,各地游客赏着美景,品尝着甜蜜的柿子,别有一番滋味。

近年来,青川县三锅镇立足自身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因地制宜把柿子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探索生态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让当地群众腰包鼓起来。 

柿子成熟了。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灯笼”美了山村醉了游人

“来、来、来,我带你们看百年柿子树。”11月16日,刚走进青川县三锅镇苏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学武便乐呵呵地迎了上来。

苏阳村位于青川县西北部,距县主干道1.5公里,南临渔寨村,西临青溪镇,东临桥楼社区,北靠唐家河。柿子是青川绿水青山中的宝贝之一,成熟的柿子就像是挂在树杈上的一盏盏红灯笼,照亮山谷,红遍山峦。

观柿子美景、柿子采摘、传统装酒柿子、制作柿饼体验、品酒柿子、自由采风创作……11月17日,三锅镇苏阳“柿子红了”采风活动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游客们穿行在山间流连忘返,忙着把精彩定格。

“我感觉苏阳村景色特别好,尤其是柿子,这些柿子像红灯笼一样挂在树上非常漂亮,我们每年都要来这里摄影创作。”绵阳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深有感触。

“苏阳村比较老的柿子树共有954株,其中30年以上的就有920株,100年以上的有556株,这些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李学武介绍。如今的苏阳村每天都会迎来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游客,县、市各个协会也经常组织创作采风活动,苏阳村俨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苏阳村党支部书记杜军也有自己的思考:“计划对当前的乡村道路进行加宽处理,同时还要建一批特色民宿,配套好基础设施,让前来的游客有吃的、有耍的,在苏阳有个好的游览体验。”

“如何让苏阳村的柿子形成更好的效应,不仅在产品加工上成为品牌,还要在更多方面形成吸引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锅镇党委书记宫定海表示,“苏阳的柿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随着广平高速即将建成通车,该镇将紧紧抓住旅游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创新思路、积极作为,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苏阳的柿子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红灯笼’照亮乡村振兴路。”

“公司+合作社+农户”让群众共享红利

苏阳村王家沟组48岁王大菊家的柿子,红彤彤的挂满枝头,煞似喜人。“我家有十几棵柿子树,按一斤纯收入8毛钱算,至少纯收入七八千元呢,而且有人帮忙来摘、收、运,啥都不管,省心省事,不错不错。”谈起今年自家的柿子,王大菊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曾经,苏阳村近千株柿子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直以来,当地的老百姓只把柿子当作自然生长的水果,每逢柿子成熟就各自摘取去集市上售卖。由于当地柿子品种基本为干帽盔柿,成熟后果实很软,根本无法长距离运输储存,有些农户空有满树柿子,却不能利用柿子为家庭增加收入。

2015年,苏阳村开启脱贫之路,村集体将本村的脱贫产业瞄向了特有的柿子树。为了帮村民发展果品产业,促进柿子销售,苏阳村成立了柿柿如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柿饼作为全村产业发展重点,通过集中收购、产品深加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在网上联系客商、发布柿子等农产品信息,搭建交流平台,打通销售渠道,让苏阳村的柿子销往全国。老百姓很快就在柿子上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苏林华是苏阳村王家沟组的村民,家中有两棵老柿子树。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她便将今年的柿子以每棵树1260元的价格卖给合作社,合作社派采栽队摘取柿子。苏林华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合理,“我今年63岁了,根本没法采摘,卖给合作社不仅可以直接挣一笔钱,还不需要出劳动力,而且柿子树也还是我的,很不错!”

一部分农户采取自采的方式摘取柿子,再卖给合作社。据苏阳村柿柿如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玲介绍,一株百年以上的柿子树丰年产果至少能达到2000斤到4000斤,按照今年每斤一块五的收购价格来算,农户自采一棵树至少能为群众增收3000元。即使农户需要采摘队采摘,平均每户也能增收超过2000元。

合作社收来的柿子,大部分都用来做柿饼。村民魏桂华在柿子收获的时候就要去合作社加工柿子,他主要负责给柿子削皮这一环节。魏桂华说:“以前我们都是人工用刀削,现在用机器快了不少。合作社给我开的是80块钱一天。去年我们夫妻俩都在合作社干活,算上卖柿子的钱,共有9000多元的收入,今年估计也差不多吧。”

合作社负责人罗玲说:“我们成立的采摘队是由本村或附近的壮年男性组成,可以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增收,而且合作社都为他们购买了安全绳,也买了保险,采摘安全是有保障的。下一步将建标准化厂房、搞深加工、创品牌,逐步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一起奔康。”

“三会一课”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柿子深加工。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苏阳村柿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镇、村两级和合作社逐渐意识到,必须扩大柿子产业,引进更多新品种,苏阳的柿子产业才会长期稳定地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通过积极争取协调,苏阳新柿子产业园成为东西部协作项目,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项目资金到位了,但问题来了,群众都不愿意发展。“柿子分大小年,一年收成好另一年收成要差一点,2020年恰好是个小年,而且因为疫情原因柿饼卖得并不是很好,所以很多老百姓有顾虑,怕销路不好,又怕种上树苗影响地里的庄稼,大家都强烈反对。”李学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群众缺乏发展信心,缺少组织带头人……针对这一情况,苏阳村实施党员包户策略,5名村干部一人8户,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在自家地里种柿子树苗。转嘴子组73岁的老党员李兴贵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柿子树,又去劝说别人也种树苗,“政府引导我们发展的产业总是好的,而且我们要有信心,柿子产业肯定是有前途的产业。”大家一看李兴贵这样说,也都积极下地种树苗。

如何让群众“乐意栽”?苏阳村还通过召开支部会、群众动员会、一对一答疑解惑会,帮助群众算好产业发展账、增收致富账,同时通过农民夜校讲解栽植、管护技术,跟踪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有效实现了大家由“要我栽”向“我要栽”的转变,最终建成了100亩水果柿产业核心园区。

“新建设的产业园主要以水果柿为主,2020年4月种上树苗,5年后进入盛产期。在这期间,我们的土地整理、园区管护都选用本地本村的老百姓务工,老百姓不用出远门也能得到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杜军表示。

把组织建在田园上、党课开在田园上、服务群众延伸到田园上……除了100亩的核心园区,三锅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向当地群众发放了40000多株柿子树苗,多措并举让全村2000亩土地栽上柿子树。同时为合作社协调出了办公场地和加工场地,全镇党员干部全体动员宣传苏阳柿子,并在产品包装、销售上提供指导帮助。2019年,苏阳村柿子丰收遭遇滞销,三锅镇党委第一时间联系县融媒体中心策划宣传方案,及时将柿饼销售出去,尽最大努力降低了农户损失。(唐续宗 周光虎 尤顺亮)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