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疫情防控“环卫防线” 成都东部新区绛溪社区全流程封闭管控生活垃圾

近日,记者从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了解到,11月上旬以来,位于草池街道中风险周边区域的绛溪社区,成立了疫情防控垃圾收运处置专班,上门收集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垃圾,“专人、专车、专线”全流程闭环管控,在“筑牢疫情防控‘环卫防线’、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上门收集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垃圾
“专人、专车、专线”全流程闭环管控
11月3日,成都东部新区草池街道安顺街366号出现1例本土确诊病例;7日,草池街道金鸡村1社安顺街354号至裕民街14号区域的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风险。
据绛溪社区党委纪委书记李惠妹介绍,处于上述中风险区域周边的绛溪社区,A、B、C、D、G共5个小区院落常住4638人,这轮疫情发生以来,有居家观察人员(部分是天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的住户最多时达68户,对这些住户的生活垃圾必须规范收运处置,不能有丝毫疏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绛溪社区迅速反应,成立了疫情防控垃圾收运处置专班。李惠妹作为分管负责人,立刻马不停蹄协调环卫公司、物业公司及相关部门开展垃圾收运处置专项行动,“针对居家观察人员,我们暂停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采取定人、定车、定点、定线收运,确保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到位、社区各点位消杀到位。”
李惠妹说,绛溪社区的生活垃圾收运都是日产日清,疫情期间,为了尽量降低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社区在收、运方面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对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更是由专人每天上门发放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2次;对生活垃圾袋,收集前后各进行1次消杀,然后统一放置在专用区域等待环卫公司专门转运。
她翻着健康台账表示,掌握一线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是她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除了收运垃圾,工作人员还会对收集区域、隔离楼栋、垃圾桶进行定点消杀,并加大消杀频次。同时,我们还专门建立收集人员健康台账,包括核酸检测、每天体温等。”
而绛溪社区专门负责收集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垃圾的李林英,每天都往返于各个楼层和集中转运点,收集、转运生活垃圾,并及时对楼道、垃圾存放区域进行消杀,已经连续一个多星期没回家了。
绛溪社区党委书记刘再琼则透露,从11月2日开始,该社区两委干部就全部取消了休假,全力做好社区防疫宣传、劝导居民做好防护、组织居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下沉到环卫和督促物业公司公司等各项防疫工作。“由于任务重、工作量大,我们的环卫、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休息了。”
对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到专设区域后的处置,李惠妹介绍:“由着防护服的环卫公司工作人员,按照‘消杀、双套袋、再消杀、密闭运输’的流程,专人专线运到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并专设了收运台账,保障这些生活垃圾去向可追踪。”
专门负责绛溪社区生活垃圾收运的环卫公司工作人员邱良说:“公司要求我们每人每次作业都必须穿好防护服、佩戴手套,并及时更换,同时每天监测体温。我开的这辆小型垃圾收运车载重1.2吨,绛溪社区5个小区院落每天产生生活垃圾6吨左右,每天我们都要拉5趟;这些生活垃圾装车后就会直接运到垃圾焚烧处理厂,进行高温焚烧处置。”
盯紧生活垃圾收集敏感环节
“关键区域、关键操作、关键步骤”不出纰漏
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都东部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社区广播、发放防控手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等措施,着力加强疫情防控宣传。
“东部新区的大力宣传,明显提升了社区居民疫情防控意识和卫生健康意识。”李惠妹自豪地说,这次疫情期间,社区严格按照东部新区疫情防控要求,在集中核酸检测现场,提前设置了多个生活垃圾桶、废弃口罩收集桶,拉起警戒线、设置一米间隔标志等等,很快做完了核酸;排队人群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都投放到了现场设置的垃圾桶里面,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有效避免了生活垃圾随地乱扔而造成病毒扩散的风险。
她强调,疫情期间,绛溪社区在规范设置环卫设施、保障一线环卫作业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为保障重点点位消杀和清运环节不出纰漏,还加强了对环卫公司的巡查监督,她自己还坚持不定时抽查环卫作业情况和物业公司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其整改到位,杜绝一切隐患。
“生活垃圾压缩车进料口容易滋生细菌,必须要仔细消毒。”负责该辖区环卫作业的环卫公司经理文宇豪说:“我们公司严格垃圾收运作业流程,强化标准化管理,实行一车一消制度,并且为每一位垃圾清运人员配备防护服,保障作业安全,同时督促、检查一线作业人员加强自我保护,严格要求作业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增加巡回保洁频次,尤其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消毒。同时充分利用高压冲洗车、洗扫车等进行机械化消杀作业,确保环卫职工作业安全。”
探索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社区引领、公司落实、居民共治、多方联动
李惠妹透露,绛溪社区为有效做好疫情期间环卫领域各项环节的防控措施,在前期环境治理基础上,创新建立了一套基层社区“社区引领、公司落实,居民共治、多方联动”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疫情防控机制。
作为2018年才农迁的社区,绛溪社区的居民们刚住进小区时,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佩戴口罩等行为比比皆是。对此,绛溪社区在草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大力开展社区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通过社区“两委”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社区干部示范,并入户讲解爱好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桶,强化日常保洁作业,逐步形成了社区环境清爽的良好局面。
“记得刚到社区工作那时,为了解决社区积存垃圾、居民随手乱扔垃圾、垃圾不入桶等问题,党委书记刘再琼和我带头示范,花了3天时间清理干净原有积存垃圾,社区环境一下清爽了许多。平时我们社区干部见到地面垃圾,都随手收集、清理并投入垃圾桶,居民都看在眼里、有所感触,也慢慢加入我们的环境维护、垃圾清理队伍,自觉主动将垃圾扔到桶内。环卫公司、物业公司日常作业,也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更加尽职尽力了。推行垃圾分类后,我们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今年已经申报了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谈起社区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工作,李惠妹有些自豪。
她说,疫情期间,绛溪社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居民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包括要求居民自觉规范投放生活垃圾,出门自觉佩戴口罩,废弃口罩专门投放等;同时加强对环卫公司、物业公司的考核管理,针对部分环卫工人应付了事,枯枝落叶清扫不到位、地面存在白色垃圾等问题,绛溪社区落实专人巡查制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根据发现问题数量、整改时效进行考核打分;并要求物业公司加大对小区内部管控力度,针对居民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逐家排查、安装监控等措施,尽量杜绝不文明现象发生。
“现在环境好多了!刚过来的时候地上到处都是垃圾,垃圾桶旁边特别多,原来在农村的时候是啥样,搬到了这么高档的小区还是啥样!”家住C小区的居民汪育丽是最早一批搬进绛溪社区的农迁户,见证了绛溪社区环境变迁的她感叹:“我们社区环境就大大改善了,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垃圾了,垃圾桶周围也时常是干净的。疫情期间,我看到他们经常在垃圾桶附近消毒,垃圾车来运垃圾还劝我们离远点。有他们在,我们感到安心、幸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