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第五次大熊猫野外调查将启动,专家呼吁:

加大科技应用 更好地守护大熊猫栖息地

2021年11月10日08:08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加大科技应用 更好地守护大熊猫栖息地

“预计明年将启动全国第五次大熊猫野外调查,已经开了专家咨询会,现在正在做方案。”近日,在成都举办的“咖啡对话:科技守护大熊猫栖息地”活动中,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冉江洪透露。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每隔10年左右对大熊猫进行一次野外调查。2015年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

在当天的对话中,多位专家呼吁加大科技研发应用推广力度,以实现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

冉江洪介绍,第一次和第二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时,专家只有一个罗盘和一张地形图,发现大熊猫粪便就画一个圈,从而“算”出了大熊猫数量。三调有了比较精准的定位以及相关模型来计算大熊猫栖息地,但仍用纸张记录,数据丢失多。到了四调时,用上了电子表格、平板电脑。“不过,五调仍然面临两个问题。”冉江洪说,一是路,随着近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大熊猫栖息地中的道路越来越难寻觅,没有现代化装备很难上山;二是通信,在一些保护站和深山老林中没有良好的通信信号,进山调查人员联系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也深有体会。他表示,虽然近年红外相机等技术在大熊猫栖息地逐步推广,但监测手段依然主要是巡护员进山巡护,靠的是GPS定位和给大熊猫戴无线电颈圈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在守护大熊猫栖息地方面,仍有很大应用推广空间。此外,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艰苦的野外工作,也是制约大熊猫保护研究的一大瓶颈。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说,截至今年10月,全球大熊猫圈养数量已达到673只。开展大熊猫繁育研究,不仅需要提升大熊猫繁殖技术,还需要提升大熊猫健康、营养等科学饲养技术,这需要发展综合性技术,“我们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手段,进行‘猫脸识别’,已经取得一些进步,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