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中国十九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系列报道(八)

传承工匠精神 勇担央企责任

——中国十九冶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11月05日15:2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勇担央企责任是中国十九冶集团(以下简称“十九冶”)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中国十九冶以冶金建设国家队的责任担当,积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有效践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积累了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以优异成绩在推动中国制造提档升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建设,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基固本

以战略为引领,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十九冶先后制定了“二五”“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总结经验,进而带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成长的“人才强企”目标。十九冶还编制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明确规划的形式加快培养数量充足、工种齐全、技术精湛、作风过硬、行业领先的技能人才,其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工人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同时,要求各分子公司依据规划,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详细制定本单位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并积极推动落实,从而有效保证公司规划目标的落地和全面实现。

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培养组织体系。为使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十九冶从公司层面对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从系统建设、部门职能、关键岗位等方面指导、服务、监督技能人才培养责任体系加快形成。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各项目部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找准人才培养着力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结合企业实际,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整体发展规划,十九冶以“坚持人才优先、注重以用为本、突出高端引领”为宗旨,制定了“提升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突出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

在实施过程中,围绕冶金及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性,在进一步巩固传统的培养方法的同时,不断加强校企融合,突出工程项目锻炼,强化世界观引导,使企业技能工人的数量、质量快速实现突破,以一定的人才基数保证企业生产需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通过重大工程磨炼、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促进优秀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过职业道德考评、敬业忠诚度考核等多元评价体系,将优秀技能工人打造成技能过硬、社会认可的技能人才;通过业绩考核、加大贡献奖励等措施,突出对优秀技能人才的激励,推动他们突破自我,勇攀技能技艺高峰,最终成长为国家亟需、社会尊重、企业重用的高技能专家。

深化校企融合,提升青年技工培养效率,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充足人力支撑

十九冶依托自有的技工学校,深层挖掘“人无我有”的资源潜力,纵深打造“学、培、用、激”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工程建设需要的无缝对接,促进优秀青年早日成才。公司在充分调研社会培养资源的同时,也在深挖内部培养潜力上下功夫,最终确立了技能人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优化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针对公司工程建设需求和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开设订单式专业培养,优化教学设计,致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精心培养精一门专业技能、会几门相关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学生。为满足公司急需,学校开设了包括焊接、铆工、钳工、电工、数控、机电、工民建等近20个专业在内的课程,并重点加强电、钳、铆、焊4个专业的高效培养,保障公司工程建设主业后继有人。

配优配齐师资力量。公司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从生产一线抽调优秀高级技术、技能专家到学校任专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学校开设的“周树春焊接精英班”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除此之外,学校还聘请公司的高级技术、技能专家做专兼职教师,定期、不定期到学校传道授业解惑。专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大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融合进度。

创新实践教学。十九冶将施工生产平台完全向学校开放,企业生产施工一线的车间、项目就是学生的实践课堂,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前感受职业熏陶。学生在实践期间,通过现场师傅的教授,以及在施工现场的实践操作,检验所学所思,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转化和提高。

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不断丰富培养举措,全方位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效能

十九冶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加紧培养、一般人才有计划培养的人才“四培法”,在开展传统技能培训的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建筑施工企业特点,不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建立激励与淘汰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技能提升与心理辅导结合、仿真实训和实战磨砺结合的“四结合”培养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坚持“师带徒”传统培养方式。在“妙招”“绝活”的传承上,十九冶一贯坚持“师带徒”这种“薪火相传”的传统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保证“独门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一是完善制定“师带徒”管理制度,从选师标准、实施步骤、过程监督、考核考评、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二是将师徒培养协议条款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实行“组织考评师徒”和“师徒相互考评”双向考评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技师、高级技师评优、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建立“好师徒”评选机制。对师带徒培养工作进行评比,从单位重视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师徒工作业绩、技术技能提升、员工群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比,每年评选出优秀师徒和“师带徒”先进单位,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多途径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为有效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十九冶不断加强对技能工人的知识技术更新培训,提升他们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一是积极走出去。为掌握国际先进的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结构等焊接、建筑金属构造等技术,公司先后选派优秀技工出国开展学习交流,并以开展技能对抗比赛的形式进行切磋探讨,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取长补短,提升自我。同时,把培训课堂搬到施工一线,开展技术应用培训,组织专家现场解决技术难题。二是主动请进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的最新动向,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除自主开展培训外,还力邀国际国内专家到公司进行教学交流。

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作用。2012年,中国十九冶以“全国技术能手”周树春为领办人创建了“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充分吸收和不断修正“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使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在十九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自2013年以来,中国十九冶通过“复制建设经验,构筑多维建设体系;覆盖主要工种,打造人才竞争优势;辐射基层单位,深度统合建设力量;服务施工生产,促进技能转化增效”的“4F”发展机制,先后建立完善了国家、省、市三级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涵盖了电焊、建筑金属构造、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测量等多个主体工种,通过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十九冶有效整合了相关专业工种优势资源,为企业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立“结对子”培养机制,促进技能人才取长补短。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那种“一招鲜,吃遍天”式的技工,越来越难以适应施工现场“精一门技能,通几种技术”的多面手要求,一专多能型的技能工人越来越受到青睐。十九冶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对技能工人要求的变化,要求技能工人以所掌握的第一专业为主,通过与其他专业人才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让不同专业的技能人员之间能够交叉学习、相互补充,在持续提升主要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种的技能技艺,使公司培养的复合型技能技艺人才能更加符合行业变化、社会需求。

加强班组建设,培育技能人才成长沃土。十九冶制定《班组长管理办法》,加强班组管理的制度化、管控的程序化、奖惩的机制化、行为的规范化等标准化建设,形成班组内部管理体系。在班组长这个“兵头将尾”岗位的选配上,十九冶把优秀的技术能手任用到班组长的岗位,在充分发挥其技能带动作用的同时,不断锻炼其团队的管理协调和组织能力。同时,定期开展“西部铁军特色班组”创建活动,通过营造“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特别是通过在各班组之间广泛开展技能比武,争先创优活动,快速提升技能工人的综合能力,促使一批批技能人才在竞争中茁壮成长,一个个优秀技能人才集群不断形成。

创新评价体系,促进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十九冶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职业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技能考评和职业道德评价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对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实施全面的考核和鉴定,有效推动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十九冶以承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试点评价标准”这一科研课题为契机,制定“面向企业、基于岗位、创新指标、突出业绩、重在能力、强调发展”的培养思路,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原则,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不断的调研、探索、研究、完善和反复的实践检验,形成完整的国家职业标准与生产岗位要求相衔接、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联系、企业评价与社会认可相结合的企业新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得到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并受到广泛推广。

竞赛丰富评价手段,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十九冶仔细探究职业技能竞赛的功能特点,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借助竞赛平台,制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提出既要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更要动手成其然的目标要求,促使技能工人改变以往只重操作不重理论的偏见;在参赛选手选拔上,采取从班组到厂队、分子公司再到集团公司层层淘汰的办法,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为保证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十九冶建立赛前强化训练机制,选派优秀教练对选拔出来的选手进行专项技术强化攻关,力求技能技艺熟练精湛,不出差错;为保证选手在赛场发挥最佳状态,聘请心理专家对选手进行专项心理疏导,使其以最佳心态和状态参赛,把自有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为使训练与比赛无缝衔接,公司投入重金购置设备、工具、原料、材料,建设一流集训基地,保证训练的高效率和高水平。十九冶有针对性地制定保障措施,明确参赛人员在集训期间,视同正常工作,保证薪酬绩效水平不降低;竞赛成绩优异的,除国家、省、市、以及公司对其进行奖励外,所在用人单位还进行进一步嘉奖,大大激发技能工人的参赛热情。

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技能人才精神品质。十九冶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他们精神品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浸润“听党指挥、忠诚担当、拼搏奉献、勇创奇迹”的“西部铁军”精神,用敬业、忠诚、担当、进取的优秀品质不断修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锻炼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优秀品格。除了通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等载体强化“西部铁军”文化学习和宣扬外,十九冶还将每一个施工现场都变成展现“西部铁军”精神、演绎企业文化的舞台。公司从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引导、熏陶与培养,把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渐渐融入到每一名技工内心深处,内化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多元驱动,深度挖掘技能人才潜能。十九冶依据层次需求,通过建立与完善分配机制、精神激励、职业晋升等针对性措施,深度激发技能人才潜能,促进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贡献社会。在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上,十九冶制定完善人才待遇分配及绩效激励等长效机制,加重技能贡献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并坚持薪酬向一线倾斜、向骨干倾斜、向人才倾斜。建立完善津贴制度,对具有技师、高级技师技和获得中冶集团、公司首席技师称号的,增发荣誉津贴,并加大“活工资”比重。通过拓宽技能工人增收渠道,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广大技能人才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提高收入待遇,激发他们学技术、强技能的进取热情。在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方面,利用职代会、生产工作会、科技创新大会、创先争优表彰大会等契机,公开表彰优秀技能人才;对在各类竞赛中载誉而归的优秀代表,公司领导授誉献花,表扬勉励,并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学习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并为他们量身定制“首席技师”“技能专家”“西部铁军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在畅通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方面,积极消除技能工人只能“受治于人”的思想包袱,探索并有效践行“双师”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支持优秀高技能人才向精技术、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成色,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十九冶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原则,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党的领导引入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强化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十九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上级党委有关人才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抓牢抓实思想政治建设这个主阵地,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在公司范围内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强化政治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引领技能人才成长。十九冶党委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生产,按照“三培养两推荐”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即通过“把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推荐为班组长、中层管理骨干,把党员中层管理骨干推荐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成员”。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将优秀技能人才发展为党员,以党的政治先进性、理论先进性、思想先进性、制度先进性、组织先进性等全面引导技能人才快速向工匠人才方向成长,切实把党员职工培养成工匠,把工匠职工培养成党员,为工匠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深度发挥潜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技能工人向技能工匠转变,近年来,十九冶党委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指导公司先后编制印发了《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首席技师评聘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首席专家管理办法》等一大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激发技能成才的激情与活力,为工匠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强力支撑。(李潇 刘莉 潘本顺)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