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高新人才”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推动培养与就业有机衔接、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培育技术创新生态,进一步赋能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电子”)与国科科技签订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一人点灶”变“众人拾柴”
在刚刚过去的10月29日,“产教共协力、人才促发展”暨产教融合基地举行启动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如期举行。
这是2021年成都高新区产教融合发展最新实践成果。负责组织此次启动仪式的高新电子总经理贺照峰曾说,“在产教融合大趋势之下,高新电子很高兴能与政、学、企多方一起探索产教融合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成都高新不仅依托子公司愿景人力联合福建国科信息,在成都高新区打造了全区首个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还联动多方同识之士,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区域产教融合。
其实,头部企业、城市名校这样多方联动合作,并引动“恒星”效应的情况并不常见。由于企业各有所长、发展各有侧重,并且企业人才缺口方向与高校培育的人才专业也不完全一致……彼此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融合机制,导致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高,项目执行难度大。而成都高新电子直面问题,积极推动多方联动,以基地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成都高新区国有企业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财政金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宏寨发表致辞,他提到,“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在国际国内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教融合基地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产业优势,联合地区高校,共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管委会主任、继续教育学院副书记刘俊修发表致辞,他提到,“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迈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各学院、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对接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契合度。希望与基地将保持长期密切合作,一同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携手前行。”
华为川藏教育医疗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志华做企业代表致辞中表示:“人才生态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要素,华为希望与更多教育部门和院校有更多合作,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一起拥抱科研,共同迈入智能新世界。”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鸣旦做嘉宾分享时讲到,安恒信息是国家级核心安保单位,有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型,希望能更深入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更多信息安全领域人才。百度(中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业务部四川省副总经理杜雨在研讨中说:“百度在人工智能方向人才有很大需求,但企业需求和教育方面存在差距,希望能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未来的人力资源。”
据悉,安恒、百度等龙头企业和四川工商学院等高校还分别与高新电子(愿景人力)、国科科技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就如何推动产教融合达成共识。
产教互融共生,多方谱写高科技人才高地
目前,已建成的产教融合培训一期基地可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实践学习,预计产教融合基地全面建成后,每年将实现5000-10000人的即用型人才资源积累,将为区域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优质人才配套,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区域产业发展高速发展。
后续,基地将与头部企业共同提炼产业人才需求,与院校构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实现专业知识教授、实训技能培养以及职前辅导与就业推荐等功能全覆盖。
未来,相信伴随政府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化,通过畅通体制机制,不断挖掘电子信息新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能,必定能让产教融合深入持续发展,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矛盾,改善区域高端产业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助力。(王语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