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武侯区探索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

2021年10月27日17:18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武侯区探索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

十月芙蓉正上妆,天府芙蓉园里,淡粉色、淡紫色、粉白色的花朵傲立枝头,层层叠叠的花瓣氤氲缱绻,令人心旷神怡;江安河北岸“水清、岸绿、景美”的沿江风貌如诗如画,处处皆是“良辰美景”的大好风光……这一切都凝聚着武侯区多年来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不懈努力。

留住蓝天白云,是百姓福祉所系;打造良好环境,是实在的民生工程。使命如山,压力在肩,武侯区响亮作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步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优美、美丽宜居、生态惠民、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

数据折射绿色发展成效,见证武侯区对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2018年至2020年,PM2.5分别同比下降5.2%、9.5%、12.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同比增加28天、12天、9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19年、2020年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创新推行官方河长+民间河长+专家河长“三长共治”机制,江安河武侯段被评为成都市“最美河湖”之一。

昨日,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授牌仪式上,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武侯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捧回“国字号”荣誉,武侯的底气在哪里?入选成功后,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天更蓝 为扬尘治理注入“智慧动力”

昨日,来到武侯区锦乐·吉福院施工现场,这里既没有飞扬的尘土,也没有刺耳的隆隆噪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整体架空覆盖在基坑上方的绿色防尘幕。正当记者疑惑防尘幕有何效果时,喷淋管道上突然有了动静,伴随着一阵阵白雾,整个防尘幕之下,立即水雾弥漫。

“这是一套防尘天幕系统,不仅具有覆盖严密可以喷淋、自动清洗,还可以有效降低扬尘等防污染功能,还具有智能化全面联动的特殊功能。”工地负责人一边介绍情况,一边亲自演示了这套系统的强大。他掏出手机,打开防尘天幕的控制界面,点击启动,幕网徐徐展开,点击暂停,幕网立即停止展开。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防尘幕智控系统能和工地现场的扬尘在线监控设备实现无缝对接,智能联动。举例来讲,扬尘在线监控设备监测的PM值达到设置预警值时,防尘天幕就会自动展开。再比如,因大风暴雨增加防尘幕支撑系统的动载负荷,存在安全隐患时,防尘天幕自控系统可以自动回缩。

“做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今时今日,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优不优,大气是关键。

近年来,武侯区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时代背景”和“发展主题”,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号工程”,从“三个维度”强化大气环境治理。

加强治理力度——在每年投入830万元实现各街道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近年来继续加大投入,织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优化、整合、应用各类大气监管数据,深度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科技手段,强化污染源精准管控。同时,探索机动车污染、高校实验室废气治理,开展耍都餐饮集中区油烟监管新模式研究试点。

扩宽治理广度——狠抓重点区域精准管控,每年投入500万元,围绕“三抓五管”工作强化科技治气,突出精准治污,加密建设30个空气微站、新建一套固定式颗粒物激光雷达站、在120天重点时段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及技术分析服务、新增一套便携式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系统,不断提升现代化环境监管能力。

强化治理深度——投入1300万元建设智能化大气环境监测管治项目,集成、整合成都中心城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数据,强化联防联控。目前,智能化大气环境监测管治项目已启动准备工作,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武侯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分析、溯源和精准治理能力,有助于武侯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河更清 奏响治水“三部曲”

潺潺流水清澈无味,河边草地上乔木森森、鲜花簇簇,走到江安河宜居水岸鸡公堰段,仿佛走进了一个水岸公园……市民张扬亲眼见证了这些年居住环境的变化,连用两个“没想到”表达自己的感慨:“没想到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

生态环境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张扬的两个“没想到”印证了武侯区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

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本。成都,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武侯区,区内河流密集,共有大小河道45条,总长158公里。河道如何持续保持全区的清澈?武侯的答案是:

自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武侯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不断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全面消除辖区内12条14段黑臭水体,2018年通过国家黑臭水体督查组验收认定,2019年、2020年武侯区3个市级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年度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水质均达三类标准。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武侯治水“三部曲”的奏响。

推进“口长制”。入河排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湖的最后关口,武侯区严格落实“口长制”,作为河长制的拓展和延伸,口长制将管护责任划分到属地部门,明确到具体人员,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管护体系。“口长”们将聚焦入河排水口,查排口是否存在污水排放。目前,已将锦江(府河、南河武侯段)、清水河、高攀河、江安河、肖家河、黄堰河、鸡公堰等11条流经武侯区的河流纳入“口长制”工作范围。

聚焦重点工程。武侯区“宜居水岸”建设覆盖江安河、清水河、黄堰河等9条主要河道,全长约63公里。项目通过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绿化提升、绿道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综合工程,助推城市有机更新,聚力打造蓝网绿道,积极营造消费场景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切实改善全区河道水质,增强防洪排涝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助推沿河城市品质提升。

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水污染治理“626”工程,实施河道市场化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实施水韵园、水系连通等水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业更优 加速“绿色”红利释放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侯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激发绿色动力,武侯人也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不断共享发展成果,能够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也在情理之中。

武侯区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走进梵木Flying,上个世纪红砖盖的厂房、烟囱在这里依然能寻到踪迹,一栋栋工业味十足的老建筑与新式建筑相互交融,一砖一瓦,一古一今,历史的轨迹在这里碰撞出和谐的音符。

“别看现在的气质这样文艺,以前这里是一片工业区域。”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年前,武侯区将中体华兴机场内的9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关停整治后,主动顺应“文创武侯”产业发展定位,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利用老旧厂房的工业文化打造梵木FLYING文化创意园,园区重点围绕顶尖动漫设计、音乐影视产业,打造大师工作室、动漫捕捉区、动漫美术馆、影视音乐展演空间等多种业态融于一体的大型文创产业园区。

转型后,该处不仅解决了原“散乱污”企业职工生活就业等问题,同时也为该处提供了一条绿色发展、现代高端的经营道路和商业模式,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彻底改善了城乡区域环境面貌。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400余家,招商率达90%,涵盖餐饮、零售、教育、科技、展览等多种业态。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认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绿色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武侯是如何干的?据介绍,近年来,武侯区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1698家,以“散乱污”整治推动“腾笼换鸟”释放空间,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区域业态得到显著优化,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文化价值得到初步显现。同时,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聚焦细分领域、突出特质塑造,加快培育产业比较竞争优势,创新业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都市工业转型发展。

来源:成都日报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