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科普甲骨文”,带读者重回西南联大“识字”课堂

107岁马识途携新作归来

2021年10月11日07:21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107 岁马识途携新作归来

马老在台历上做的甲骨文研究笔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摄

10月3日一大早,一本带着油墨香的书摆在了107岁文坛大家马识途的案头。他轻轻捧起、翻开,拿着放大镜一行行阅过……这本书正是马老宣布封笔后,凭借超强记忆力,日积月累记录在台历上,而最终成就的甲骨文研究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出版社历时7个月打磨,首批样书新鲜出炉。第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亲自送到了马老家中。马老女儿马万梅说:“拿到书,马老很高兴!”

记者也有幸成为这部重量级出版物的首批读者,为大家提前揭晓定版封面和全书亮点。

台历上写写画画4年 百岁拾遗80年前课堂精髓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该书最终的定版封面,由典雅的灰色和珍藏于国博的龟甲剪影构成,彰显着历史的厚度与文化的温度,同时,也让读者于第一时间感受到甲骨文的神秘与精深。

近年来,马老一直在关注甲骨文的研究。自2017年起,记者每年去探望他时,总能看到他在家里的台历上写写画画。细细翻看和交流方得知,原来这都是马老写下的关于甲骨文的研究笔记。

他说:“我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攻读的是语言文字专业,听唐兰、闻一多的课,做了很多笔记。其中,近现代著名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兰给我们上说文解字课,讲金文、甲骨文,非常精彩,他们都不写讲义的,但我都记下来了。”遗憾的是,因为马老曾从事地下工作,那些珍贵的笔记不得不销毁,但他却自信地表示:“它们都在我的脑子里!”于是,从2017年开始,马老就根据记忆整理笔记,“随时随地,想到什么,都立刻记录下来。”

2019年10月,马老再一次告诉记者:“我想写一本书,关于中国现在的文字和过去的文字,用现在的文字来追溯字源。”当时,马老还担心能不能成稿,对能否出版更是没底,但他仍然笔耕不辍,一心希望为甲骨文普及贡献一己之力。

很快,四川人民出版社得到了马老信任,马老将“西南联大古文字拾遗”(最初的名字)手稿交予他们出版。

此前,四川日报全媒体曾独家报道,马老亲笔写下的珍贵笔记不仅仅是他在西南联大学习甲骨文的课堂回忆录,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学结合的著作。马老凭借记忆再现了罗常培、唐兰、朱德熙、王力等先生讲授的古文字学,尤其是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时记录了他当年对部分甲骨文做的研究,以及现在他对甲骨文做的形训注解。

那么,最终跃然纸上的,将是一个怎样的甲骨文世界?

大师致敬大师上中下三卷深入浅出

拿到书后,记者第一时间翻阅了这部著作。扉页,印着“谨以此书献给西南联大及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等大师们”,正如马老所言:“冷藏多年的甲骨文笔记终于面世了,这或许可算是对80年前西南联大诸位大师谆谆教诲的厚爱所交的一份迟到的作业吧。”

最终定稿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西南联大课堂拾趣”,第一篇《开课问“东西”》写的就是唐兰教授的课,马老写道:“1943年9月,我作为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学生选修语言文字学专业课程。第一课来开讲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泰斗人物——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唐兰……他不说什么,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像是一副对联的下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然后又在黑板上画上两个我们都不认识的字……”这两个奇奇怪怪像符号又像乱画的字,正是甲骨文“东西”,那是马老第一次接触到甲骨文。

在这一卷,马老还回忆了“中国”“人”“和”这些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甲骨文;回忆了刻骨铭心的“最后一课”;回忆了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等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在山河沦陷、刀光炮火中,坚守三尺讲台,守护文化如故。

中卷为“马识途古文字拾忆”,这部分包括《就从“一”字说起》《威武的“王”字之属》《逼真的“女”字旁的形声字》等。马老不仅将唐兰先生等对甲骨文的研究观点和成果都记录了下来,而且自己也作了相应的研究和训字补充。但马老非常谦虚,他不止一次强调,这本书不是纯学术书,也没有太高深的理论,而是供大家平时消遣的时候读读的大众普及读物。“我雄心勃勃,却志大才疏、年老体衰,已无法实现这个我心向往之的‘科普甲骨文’的项目……对西南联大课程上大师讲授的古文字的回忆与对古文字的说解,也许是我这老人所能做的最后一件功德吧。请大家斧正。”

下卷为“马识途说文解字”,马老解析了包括“人”“大”“太”“立”“天”“文”“周”等近30个常用汉字的甲骨文的书写和象形意义,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今日正式付印将在天府书展重磅发布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将于今日(10月11日)正式付印,新书会作为四川出版的重点图书亮相于即将开幕的2021天府书展。

为不负马老所托,四川人民出版社上下为该书倾尽心力,为的就是保持马老原稿的历史感、文化味、普及性。社长黄立新透露,为了让马老手书的甲骨文等古文字更立体,他们先后两次专门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了书法撰写,“最大限度展现汉字之美,最终做到让马老满意为止。”黄立新感叹,在这次的出版过程中,马老所表现出来的大家风范令人惊叹,“他是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书法家,他对金文、篆书尤其是隶书非常精通,返身捡拾起自己的甲骨文研究,具有专业优势。书中所呈现的内容,各种文字相互激荡,显示出他在古文字研究领域渊博的学问。”

声音

铁凝、李敬泽、阿来等阅后感慨良多

不只是说文解字还是时代的文化记忆

在该书出版之际,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提前阅读了该书电子版后,有感而发,特别撰写了推荐语,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对马老的敬仰。

铁凝写道:“这部《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见证了马老对汉字及其承载的博大传统经久不磨的挚爱深情,更见证着一位革命作家如金如石、坚不可移的文化自信。”

李敬泽写道:“马老不老,他一直是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识字’的那个学生。那时他已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革命的青春与古老的文化心心相印,留下了这部笔记,也为壮阔的中国革命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传奇。”

阿来是最早鼓励马老将笔记结集成书的人,也是这本书从无到有、从笔记到《笔记》的见证者。今年3月3日,阿来在探望马老时翻看了马老写在台历上的手稿,他指着一个“巴”字对记者说:“你看,《说文解字》里有‘巴,虫也’。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为巴之范式。马老解释得好清楚,写得多形象!”阿来对该书很是期待,他曾直言:“这将是马老献给学术界的一份厚礼!”

听闻《笔记》即将出版,阿来很激动,他写道:“105岁,《夜谭续记》出版时,他说封笔了。我说怕是封不了。果然,107岁的马老又出新书了。因为青春的记忆像火燃烧。地下工作,革命是他的青春。西南联大,甲骨文也是他的青春。这本书好,不只是说文解字,还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美好回忆,从文字源头,从形义之间,从容展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成博)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