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

领略巴蜀文化魅力 感受成渝双城脉动(两岸脉动)

本报记者  程  龙
2021年08月08日07: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神秘奇特的三星堆纵目面具,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轨道站,精美绝伦的大足石刻……这里是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四川和重庆。

近日,2021“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活动在四川成都启动,来自两岸的40余名记者,赴四川、重庆展开了为期约一周的联合采访,向两岸同胞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展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最新进展。

“大熊猫也太可爱了!”刚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采访团成员立马被大熊猫的萌态吸引。

来自台湾旺中媒体集团的金蜀卿祖籍四川,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就经常骄傲地向她说起大熊猫。1993年,她踏上寻根之旅,在故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大熊猫。“2008年,大陆赠送了‘团团’‘圆圆’两只大熊猫给台湾,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想到四川。”大熊猫近来由“濒危”降为“易危”,在金蜀卿看来,“降级”折射出大陆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科学遗传技术上的进步,四川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大熊猫“圆圆”之女“圆仔”最近迎来8岁生日,“圆仔”的“婚事”成为台湾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向基地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大熊猫配种事宜。“能看到大熊猫真的太激动了!”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黄圆媛说,“‘团团’‘圆圆’一直深受台湾民众喜爱,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希望未来川台两地能有更多人文交流,让两岸民众的心越走越近。”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震撼现世,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前不久,三星堆再次“上新”,又一次吸引世界目光。除了在三星堆博物馆共同“打卡”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两岸记者还在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现场见证文物挖掘和保护过程。恒温恒湿的发掘舱、便携式X射线荧光、超景深显微镜、3D扫描与摄影……现场考古工作者介绍的这些“黑科技”让两岸记者们大为惊叹。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台湾好报记者张先鹏觉得“很震撼”,“考古工作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智能化,可以同步进行文物挖掘、保护和研究,这是一流的考古方式,值得借鉴学习。”

夜幕下,江边灯火璀璨,轻轨从一栋19层高楼中间倏忽而过,底下观光平台上的人们仰首观望,不时发出阵阵惊呼——这是火遍全网的重庆李子坝轨道站。“重庆真是自带流量的城市,社交平台直播的观看量一直在涨。”海峡卫视记者胡静在联合采访微信群内,与大家分享在李子坝轨道站直播的效果。

台湾《联合报》记者吕佳蓉的报道侧重于关注重庆是如何打造旅游产业的。“最重要的是,重庆非常‘宠粉’”,她在报道中写道,光是李子坝轻轨站,当地政府就一再完善翻修。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省级新区。站在川渝高竹新区胡家梁子观景平台上眺望,一边是四川,一边是重庆,绵延的青山和耸立的塔吊相映成趣,各项建设如火如荼。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制和成效十分感兴趣,她说:“大陆在西南部规划这样一个经济圈,是如何运行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对许多想要来大陆投资兴业的台商台企来说,未尝不是新的机遇。”

已在重庆工作多年的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李文勋,长期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投入与发展是非常可观的。”李文勋见证着成渝两地合作带来的重要机遇,“现在想到大陆来投资创业,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到重庆或者成都,是非常好的方向。这里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创业成本相对低,上升空间非常广阔。”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8日 05 版)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