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后的无名英雄: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方便医护人员登记。”旁边的小喇叭不停地播出检测指南,市民整整齐齐地地排着队,医护人员有序地开展着检测工作,平均3分钟以内就能完成一个人的核酸采样,这是发生在绵阳涪城路小学核酸检测点的一幕。
自7月24日绵阳发现新冠疫情以来,泸州、成都相继出现疫情,各地积极响应,紧急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这其中,少不了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的身影。为了揭开四川省疫情防控背后这“无名英雄”的神秘面纱,记者走访了大规模核酸采样现场和四川省核酸检测系统开发单位——四川省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为大家揭晓这一答案。
30秒内完成个人信息采集
绵阳疫情下的“无名英雄”:四川省核酸检测系统
据了解,从7月27日上午8时许,绵阳涪城区、经开区24个临时检测点位,已开始第二轮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核酸检测信息系统被大面积投入使用。
在绵阳市涪城路小学检测点,记者看到,在收集市民信息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扫描市民健康码,30秒内就可完成信息采集。在检测过程中,2个人为一组,一人用系统扫描市民提前准备的手机健康码,另一名医护人员采集核酸样本。“通过扫描市民健康码,大大加快了登记进度,不仅节约了市民排队等候时间,降低传染风险,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其中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这样高效的数据采集、流转让大规模采样、核酸检测工作变得更轻松,在这样炎热的夏天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这就是四川省核酸检测系统,一个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扮演着“无名英雄”的系统,它完成了数据从群众到检测机构再到群众的闭环,实现了‘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
全程无纸化闭环
“人苗匹配、精准到点”
据四川省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码两系统”出现之前,疫苗接种信息采集核验主要通过手写和扫描身份证两种方式,但以上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手工抄写的方式不单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容易出现信息录错。扫描身份证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但是身份证信息采集设备费用较高,且身份证上的户籍地址不一定是最新的。”他表示。
记者了解到,“一码两系统”完成了四川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与天府健康通对接。群众在信息采集核验时,只需出示健康码,现场医护人员即可在30秒内完成个人信息登记核验。
接种完成以后,在前端信息采集无误的情况下,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在‘天府健康通’小程序上查询到疫苗接种记录。
24小时重保
省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一直在路上
2020年底的时候出现了郫都的本土疫情,随后发生了川航飞行员事件,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点上,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省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紧急开发“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升级改造“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并成立应急攻坚组,两系统于1月28日正式上线。
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无纸化登记,并且实时掌握各地各机构的核酸检测信息,极大提高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同时系统可与四川天府健康通交互,实现核酸检测结果与四川天府健康通数据互通,群众可便捷查询检测结果,真正实现了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疫情防控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四川省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助力。
大规模疫苗接种以来,四川省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9235万剂次,并于5月22日在全国首次单日突破了200万剂,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大规模疫苗接种接受了考验。记者获悉,在绵阳疫情期间,四川省核酸检测系统第一次被广泛用于防疫实战中,这是一次重大考验,核酸检测系统也打出了“漂亮的一仗”。
据记者了解,自7月24日绵阳发现新冠疫情以来,四川省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紧急召开疫情防控会议,成立专班组,24小时不间断保障系统运行,截止29日,四川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运行平稳,极大的保障了各地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芮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