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这个创业园非遗传承、村民增收两不误

2021年07月29日07:21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个创业园非遗传承、村民增收两不误

  左手放在画布下,右手迅速地穿针、拉针……7月17日下午,在阿坝州壤塘县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里,藏族小伙格登特的藏族编织、挑花刺绣表演,引得围观游客啧啧称赞。

  23岁的格登特是壤塘县尕多乡刑木达村人,2013年进入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学习唐卡,一并学习语文、数学等文化课。2016年,他又开始学习藏族编织、挑花刺绣。

  在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像格登特这样的年轻人还很多。

  位于川甘青接合部的壤塘县是多种藏族文化汇聚之地,刺绣、唐卡、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我们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州级非遗项目32项、县级非遗项目80项。”壤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罗进说,格登特所表演的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就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方便群众增收,壤塘县在中壤塘镇建成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园区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由公共建筑、自建民居、基础设施三大部分组成。目前,园内已进驻觉囊唐卡、梵音古乐、藏医药、藏香、雕刻、堆绣、服饰等传习单位,建成传习、创作、交流及展示等中心12个,新建民居70栋。

  经过5年的学习,能够独立创作作品的格登特留在编织刺绣传习所进行创作工作,并兼职在创业园进行相关表演工作。

  “在这里表演,能宣传保护传承藏族文化遗产,还有不错的收入。”指着画布上的牡丹图,格登特告诉记者,这样一幅作品,需要4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卖出后他能拿到4000元左右。

  截至目前,壤塘县在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共创办47个非遗传习所,在上海、深圳建立“飞地”传习基地18个。近年来,该县每年都能鼓励3000多人从事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工作,并实现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壤塘县也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登林)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