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敬园:要把“教科书”展示在奥运赛场
邹敬园。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7月26日,东京奥运会结束了体操男子团体决赛的争夺,中国队获得铜牌。川籍选手邹敬园发挥出色,特别是在强项双杠比赛中获得全场最高分,为中国队夺牌立下汗马功劳。
赛前,邹敬园说,自己的东京奥运会目标就是团体决赛能尽可能做最大贡献,最后在个人单项赛事里能够在强项夺冠。
“邹敬园已经是世界一流选手,很为他骄傲,希望第一次登上奥运会舞台的他能战胜自己,有好的表现。”体操国际裁判、邹敬园的体操启蒙教练李小兵表示,“宜宾还从没出过奥运冠军,如果他能实现,就是宜宾‘零的突破’。”
勤奋刻苦是他的专属标签
1998年出生的邹敬园是宜宾市翠屏区人。最初,市体校到城区打金街幼儿园选运动员苗子,时任市体校体操教练的李小兵一眼就相中了邹敬园。“他的身材条件比较适合,瘦小、四肢比较匀称,体型很适合体操项目的选材。”李小兵回忆说。在随后进行的上肢测试中,李小兵欣喜地发现,这个3岁孩子的上肢力量竟然也很突出,而且身体协调性也不错。
邹敬园于2002年进入市业余体校学习后,展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意志力和领悟能力,“刻苦”是李小兵对邹敬园最深刻的印象。在体操训练中,柔韧、耐力和爆发力是训练的基础,压腿、跑山、短距离冲刺都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为了练耐力,倒立一做就是20分钟,不仅训练服被完全打湿,连地上都流了一摊汗水。
“竞技体育就是不断挑战人体的极限,压腿很痛、跑步很累、倒立也很辛苦,很多娃娃一直在哭,也有些坚持不下来,但邹敬园比同龄人更能吃苦,他都一直坚持下来,而且比其他队员更积极,练的时间更长。”李小兵说。
据邹敬园的母亲刘利群透露,邹敬园从小就很上进,幼儿园发的小红花,他每次都要尽力争取。在业余体校期间,邹敬园在训练之余,回家还要自己主动压腿。在为期3年的训练中,邹敬园力量增长,体型也越来越适合体操项目,动作也变得更加漂亮和流畅,并在少儿体操比赛中屡获佳绩。2005年,邹敬园进入四川省体校学习体操。“每天训练他都会把自己的动作拍下来,然后不断回放,晚上睡觉前还要捋一下当天所学的东西。”刘利群说。
邹敬园的成就并非偶然,无论省体校还是2012年进入国家队,“勤奋”“刻苦”始终是专属于他的标签。“在双杠项目上,他不仅是强,而且是非常强。”在国家队队友张成龙的眼中,邹敬园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每堂训练课,邹敬园不仅高标准完成每一个动作,而且训练量也是其他队友的一到两倍。“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追求到了极致。有些时候,我们都怕他练伤了,不得不严格控制他的训练量。”奥运冠军、负责邹敬园的助理教练滕海滨说。
双杠动作被称“教科书级别”
苦和累在邹敬园眼中并不算什么,反而每当休息和受伤的时候,才最令他感到不安,就担心会影响正常训练。毕竟在高手如云的中国体操队,被超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在邹敬园的主项——双杠项目上。
随着“五金王”邹凯和“双杠大师”冯喆的先后退役,四川体操迎来了高峰之后的拐点。谁将扛起川军体操大旗,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如今,邹敬园用一次次漂亮的战绩给了所有人一个铿锵有力的回答。
2017年,从青运会到全运会再到世锦赛,凡是邹敬园参加的比赛,双杠项目金牌无一旁落。进入到2018年,邹敬园在双杠上的统治力更强,他把全国锦标赛和亚运会的金牌收入囊中。来到多哈世锦赛,邹敬园的双杠依旧无敌,资格赛就以15.800分锁定第一。男团决赛,中国队当时落后1.9分进入到倒数第二项双杠,邹敬园凭借一套难度高达7.0的动作,零失误得到16.200高分,为中国队实现反超拿到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从1934年的第十届世锦赛开始设立男子双杠至今,邹敬园成为继日本选手监物永三、前苏联选手阿尔捷莫夫、中国选手李敬和李小鹏之后,世锦赛历史上第五位蝉联双杠冠军的选手。
早在2018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邹敬园以16.433分毫无悬念地收获男子双杠金牌后,奥运“五金王”邹凯就评价其舒展轻盈的动作为“教科书级别”。今年7月,经过激烈的选拔,邹敬园入选中国体操队参加东京奥运会选手名单,大大小小体操比赛冠军都拿过的邹敬园,终于走上了奥运会的舞台,他离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此番以中国体操男队主力身份参赛,邹敬园将出战双杠和团体两个项目。
“邹敬园的个人水平已经是世界顶级,是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手,但是怎么样在大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是他从世界冠军突破成为奥运冠军的必修课。”邹凯表示,“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在奥运会赛场上能不能迅速把肌肉、心跳、精神状态快速调整到最佳状态,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在那个时刻能不能做出平常训练的全套,对他来说是一个考验。”
人物名片
邹敬园
23岁参赛项目:
体操(男子团体、男子双杠)
最佳战绩:
2018年体操世锦赛男团冠军、个人双杠冠军
心语心愿:
团体项目做最大贡献,个人单项能够夺冠。(□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涵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