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消费“堵点”怎么破?四川省消委:应多方面加强规范
人民网成都7月13日电 (赵祖乐)“以后教练说什么我都不会信了,不敢去健身房办卡了……”说起自己的遭遇,成都的李女士(化名)十分郁闷。日前,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消委)在整理分析近期消费纠纷时发现,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健身房办卡容易退卡难已然成为“老大难”问题,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健身房的各种“套路”,陷入退卡难、举证难的困境。
健身不成反伤神 办卡协议、教练行为“套路”多
教练私下口头承诺,健身房却不认账,这是健身消费中最常见的纠纷之一,李女士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形。据李女士介绍,她在成都一家健身房办了会员卡并购买了40余节私教课。之后,教练称其他会员要转让20节特价课程,“说是只告诉我一个人,价格非常优惠,优先留给我。”李女士说,教练承诺只买10节课也行,但协议仍然写的20节课。出于信任,李女士签了协议并支付了10节课费用。之后教练突然更换,李女士提出想退掉剩余课程被拒,健身房方面还称“如果继续追究,按照协议需补10节私教课费用,教练私下承诺与健身房无关”。
同样遭遇“退卡难”的,还有成都消费者张女士(化名)。据悉,张女士在健身房上私教课不久后,身体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医生根据张女士身体状况建议其不宜继续健身,张女士随即向健身房提出退卡退款,但健身房以“消费者个人原因违约”为由拒绝退卡。
除了上述两种“退卡难”情形,不少消费者在办卡时也容易被健身房“忽悠”,到了实地才发现健身设施与宣传内容不符,要求退款却被拒绝。“办卡前宣传的天花乱坠,说以后会建游泳池、开设瑜伽课等,结果都是假的。”消费者梁女士(化名)说,办卡时她看着健身房装修不错,宣传单也印有游泳池、瑜伽课,结果迟迟不见踪影,与宣传内容根本不符,提出退卡却被告知“协议写明会员卡不退不转”。
诚信规范经营与理性消费缺一不可
实际生活中,有的消费者与健身房签订协议时,不会仔细阅读条款全部内容,即使阅读也很难发现潜在风险点。对此,四川省消委呼吁健身房经营者,应注重健康长远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拟定协议条款时充分考虑各类情形,针对不可抗力、情势变更、消费者个人原因等约定退卡条件和责任承担方式,并明确有效告知消费者。
“消费者也要注意识别健身消费中的‘套路’‘陷阱’,比如说要选择正规、经营状况稳定的健身房,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其消费口碑;办卡缴费时要理性,充分结合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办理健身卡,不要一次性购买大量私教课,谨防商家‘关门跑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签订协议或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内容,或咨询专业人士,不要盲目签字;一切口头承诺都要写进协议,用白纸黑字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川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方面加强规范 解除健身行业信任危机
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全国健身行业会员数约为7029万人(不含港澳台),比2019年增加3.19%。该报告还预测,今年健身行业将全面复苏,市场规模预计环比增长20%以上。
健身市场规模急剧扩大,行业发展同样亟待规范,对此,四川省消委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引导健身房重视消费者评价;二是要规范健身房预付费模式,如设立资金监管账户、限制办卡年限以及缴费额度等,或推出更加灵活的付费模式,禁止诱导消费者一次性办理超长年限会员卡、购买过多私教课,以免商家突然停业给消费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三是要推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会员卡退卡转卡退费情形以及双方权利和责任,杜绝“霸王条款”;四是要约束销售人员及教练行为,禁止教练违规诱导会员续课、私下口头承诺、违规销售产品等行为,避免教练变成“推销员”。
此外,四川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提高健身行业准入门槛,规范教练资质认证,加大对健身行业监管力度,从源头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