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商事审判领域的行家里手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张登贵

2021年07月05日09:27 | 来源:广安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商事审判领域的行家里手

  张登贵正在网上查阅资料。

  “卷宗翻旧指缝隙,暖心化解不言烦。”简单的话语,呈现出了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张登贵的踏实工作状态。

  自2007年从部队转业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以来,张登贵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时时处处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多篇裁判文书被省法院评选为优秀裁判文书,多篇论文、案例获省级以上奖项,并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用敬业和担当书写下司法为民的赞歌。

  善于钻研 精于审判

  “干事业如上战场,要有必胜信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子。”这是张登贵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原则。

  在部队期间,张登贵就曾多次立功受奖,还自学法律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转业进入法院工作后,他更是刻苦钻研,四处求教,并在商事审判领域成为广安两级法院的行家里手。

  在同事眼中,张登贵就是“工作狂”,家人常说他为案子“走火入魔”,整天都在琢磨案子,吃饭时若有所思,半夜时常会因案子而醒来,总担心已拟稿的判决书用语还不够准确。

  2017年3月,张登贵在国家法官学院“僵尸企业”处置与破产审判实务研修班上,将自己在破产审判实践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提炼出来,向专家一一请教,引起专家重点关注,他也因此与专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回广安后,张登贵还经常通过电话、微信向他们请教,而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给了对方鲜活的案例素材。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研讨起案件来,张登贵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他还觉得意犹未尽。

  由于张登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钻研总结,并将钻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办案10余年来,他累计审结普通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破产类案件40余件,案件质效连续多年名列全院前茅,多篇论文在“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全省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获奖。

  迎接挑战 与时俱进

  破产案件往往涉及资产重组、职工安置、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案情错综复杂,审理难度颇大。张登贵在办理破产案件过程中,坚持以法律为底线,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作敢为。

  “2020年8月,我办理了广安市金福实业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该案案情复杂、挑战多,如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案件的难点。”张登贵回忆说,在守住法律底线前提下,他根据具体案情,对管理人提供“保姆式”全方位监督指导,与管理人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随时掌握情况,随时解决问题。针对该案具体情况,张登贵还创新制定了以“假马竞标”模式招募战略投资人方案,最终让该公司在5个月内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成为广安两级法院用时最短的破产重整案。

  此外,张登贵还以重整理念创新办理四川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通过管理人融资续建“烂尾楼”,向近千名购房户交付了商品房,保障了广大债权人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张登贵看来,作为社会公平正义防线的守护者,人民法官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司法智慧。要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总结并创新工作思路,这些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司法为民 传递温度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人都知道,成功调解一起案件往往比写一个判决更难。但我始终认为,唯有尽力调解,才能让每起案件的处理实现法、理、情的统一。”张登贵深知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所以特别注重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张登贵在办理一起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纠纷案件时,他以化解纠纷为目标,多次到纠纷地勘察现场,在审限截止的最后一个下午,他还在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案子判了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矛盾化解了才是最终目的。”张登贵喜欢与当事人面对面开展讨论,做思想工作,尽力促成调解。凡是经过他采取询问方式审理过的案件,没有一个当事人再找他进行判后答疑。

  法律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责任。法官,注定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冷峻与温情并具、刻板与灵活互补的一种职业。面对纷繁复杂的纠纷、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张登贵也会觉得疲惫,但只要穿上法袍,步入法庭,庄严神圣的法治使命感就油然而生。

  张登贵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每名法官最应该坚守的初心。“(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 文/图)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