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城視·成畫”社區規劃設計季閉幕會暨頒獎儀式在成都市成華區舉行

頒獎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11月1日電 (記者朱虹、實習生韓青化祎)10月31日,成華區第六屆“城視·成畫”社區規劃設計季閉幕會暨頒獎儀式在成都市成華區舉行。
據悉,本屆“城視·成畫”圍繞“共建暖新場景”“共享心悅空間”“共集民意長卷”三大主題,聚焦新就業群體服務、社區場景營造與人民建議征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實現關系重塑、治理躍升、服務升級和價值認同,生動展現成華區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實踐。
“共建暖新場景”聚焦快遞員、外賣騎手等群體的現實需求,一批如八裡庄社區的“街角溫度計”、東華社區的“閃電計劃”等項目落地生根,以“微改造·大服務”的理念構建起“園區-街區-社區”三級服務體系,讓新就業群體在成華找到“家的歸屬”。
“共享心悅空間”則著力於社區情感的培育與聯結。橫橋社區的“兒童情緒任意門”,讓孩子的情緒被看見、被接納﹔東路社區“從‘煤’到‘美’,其理融融”的改造,將工業記憶轉化為鄰裡交融的溫情場景,讓公共空間真正成為居民心之所向的“情感地標”。
“共集民意長卷”進一步拓寬居民參與的制度渠道,推動11條人民建議從“紙面金點子”轉化為“治理實舉措”,從致強社區關注五方共治的長效治理機制建設,到跳蹬河社區關注“解決路燈不亮問題”,再到菽香裡社區提議打造“睦光議事坊”,這些充滿智慧的“金點子”被有效納入治理議程,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良性互動,夯實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根基。
自2018年成華區在全國首創三級社區規劃師制度以來,“城視·成畫”已走過七載。據了解,本屆活動自8月啟動征集以來,共收到56個項目申報,經多輪篩選,30個優質項目進入眾創實施階段。通過社區書記共議會、社區蓋碗茶、48小時極限眾創等參與式機制,撬動高校師生、青年設計師、新就業群體、居民骨干等上千人參與,最終22個社區規劃項目的落地實施,形成“人人可參與、人人能創造”的治理生態。
社區規劃是一場需要理論與實踐雙輪驅動、多元智慧交融碰撞的治理變革。本屆“城視·成畫”“社區動力·千人眾創”培力行動構建了一個從頂尖學術前沿到一線實踐現場的立體化知識生態,讓專家智慧、實踐心得與系統性研究共同賦能治理體系的完善。
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大咖學者的前沿理論與社區副書記、社區規劃師的實踐智慧深度對話,既為實踐提供了方向指引,也讓學術理論在社區土壤中生根發芽。
歷經3個月的深耕細作,第六屆“城視·成畫”涌現出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社區規劃項目、星級社區規劃師和優秀眾創組。這些成果不僅是社區場景的優化更新,更是鄰裡關系、治理能力、社區文化的綜合提升,生動詮釋了“小切口撬動大治理”的深刻內涵。
隨著第六屆“城視·成畫”的圓滿收官,成華區社區治理的嶄新平台——“城事共商,成華共筑”成華區基層治理議事協商“城事共建營”賦能項目也正式亮相。這一平台將推動社區議事協商、規劃眾創從“項目化運作”邁向“平台化深耕”,持續匯聚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等多方力量,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創、人人享有”的可持續治理生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