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破局數字創意人才短缺困境 AIGC產教融合“成都倡議”正式發布

人民網記者 王波
2025年11月01日10: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日,成都——“科幻未來:AIGC賦能IP創新論壇”期間,一份旨在破解數字創意領域人才困局的《AIGC數字創意領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成都倡議》(簡稱“成都倡議”)正式發布。此舉直面AIGC技術浪潮下教學內容滯后、人才供需脫節等核心痛點,為全國AIGC數字創意人才培養提供了首個系統性“成都方案”。

跨領域協同: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

“成都倡議”並非一紙空文,其背后是扎實的產業與教育聯盟。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全國“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大賽組委會、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等單位聯合發起,迅速集結了中國傳媒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20余所高校,以及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傳媒集團、商湯科技、成都夏爾天逸等20余家領軍企事業單位。

論壇現場,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墨西哥、俄羅斯等7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代表,與近200名產業界、高校及研究機構代表共同見証了IP與AIGC融合從概念探索邁入“生態共建”的實質階段。

五大維度創新:重塑人才培養全鏈條

“成都倡議”精准錨定價值導向、課程重構、教材范式、共享生態、區域特色五大核心維度,構建覆蓋人才培養全鏈條的解決方案:

價值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AIGC科技倫理教育深度融合,構建“價值引領、文化傳承、技術賦能、創新實踐”四維體系。

課程重構:組建數字媒體類課程虛擬教研室,開發“科幻IP AIGC設計”“傳統文化數字轉化”等特色項目庫,確保課程內容與產業前沿同步進化。

教材革新:推廣動態更新、協同開發的教材建設模式,整合最新產業案例,打造適應AIGC技術快速迭代的新型教材體系。

生態共建:籌建“AIGC數字創意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產業案例庫年更新率不低於30%,搭建“教學-創作-轉化”一體化平台。

區域特色:聚焦巴蜀文化資源,構建“文化IP-AIGC技術-產業應用”融合路徑,培育智慧文旅等特色方向,打造獨具特色的“成都模式”。

教材創新實踐:從理論到產業的橋梁

“成都倡議”的理念已在實踐中落地生根。由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副院長許志強教授主編的《數字媒體技術導論(第三版)》,成為倡議教材范式創新的生動注腳。

該教材構建了“基礎層-進階層-前沿層”三級彈性知識體系,基礎理論與倫理規范佔50%,產業級案例佔30%,AIGC提示工程、元宇宙傳播等前沿技術佔20%,確保知識體系與產業變革同頻共振。

更具創新性的是“四師協同”開發模式:學術導師把握理論脈絡,企業導師注入實戰經驗,AI導師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思政導師嵌入160余個浸潤式案例,形成“思想+文化+技術+傳播”四重賦能體系。

生態快速落地:從共識到實踐的成都速度

倡議發布后,一系列生態共建舉措已快速啟動:

“數字媒體導論課程群虛擬教研室”正在籌建,計劃聯合多所高校共享AIGC知識圖譜等資源,共研100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創新案例庫。

商湯科技、成都夏爾天逸等企業在合作高校設立“AI創意工坊”,全國“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大賽為學生作品提供孵化平台,學生作品商業轉化率已接近10%。

作為應用型城市大學,成都大學將人才培養與成都“全國數字文創高地”建設深度綁定,聯合本地企業開發“智慧文旅AIGC教學案例庫”,涵蓋寬窄巷子數字孿生、大熊貓IP AIGC衍生設計等12個特色項目。近兩年,該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185項,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打造全國樣板:為數字中國貢獻成都智慧

從“成都倡議”發布,到教材創新,再到生態載體落地,成都正在打造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AIGC產教融合全國性樣板。這一探索有效破解了“基礎教學滯后、產教協同鬆散、區域特色不足”等行業痛點,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未來,參與各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持續完善育人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更多“懂科技、通人文、善創新、守初心”的高素質人才,讓“成都模式”成為全國AIGC產教融合的通用解法,為數字時代人才培養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