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廣安區千畝再生稻完成實收測產達到“噸糧田”
10月28日,廣安市農業農村局在廣安區花橋鎮沖鋒村再生稻基地,組織開展2025年再生稻千畝高產展示片實收測產活動,結果顯示:該區域兩季稻平均畝產合計1059.1公斤,達到“噸糧田”標准。
據悉,比次實收測產活動邀請國家統計局廣安調查隊全程監督。實收實測顯示,花橋鎮再生稻千畝高產展示片連片機收4塊田,共計8.07畝,最高畝產313.2公斤,平均畝產282.9公斤。該區域頭季稻平均畝產776.2公斤,合計1059.1公斤,達到“噸糧田”標准。
據介紹,該千畝示范片面積1108畝,種植品種為“甬優4949”,頭季稻集成推廣“暗化催芽育秧、減穴穩苗機插秧、水肥一體化高效管理”等水稻綠色高產技術,再生稻推廣“適時施足促芽肥、精准低留樁早收割、肥水一體化科學運籌”等技術,由四川農業大學、廣安市農技推廣站、廣安區農技中心等單位聯合提供技術支撐,展示片實現了從種到收的全程標准化管理。
此次測產的專家組由廣安市植保植檢站、農技站、種子站及華蓥市相關單位的5名專家組成。他們嚴格依照《糧油作物實收測產驗收辦法(試行)》,使用PM—8188NEW谷物水分測定儀等專業設備,確保測產過程科學嚴謹、數據真實可靠。
測產現場,2台聯合收割機在金黃稻田中往復穿梭,收割、脫粒、稱重、測水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專家們分組作業,在不同區域細致取樣、記錄,反復核對數據。經過數小時緊張作業,專家組對收獲面積、重量、水分、雜質等關鍵指標進行全面測定,並統一按13.5%的標准含水量進行產量折算。“這片稻子穗大粒飽,長勢非常整齊,技術落實很到位。”一位正在測量的市農技站專家稱贊道。
“此次實收測產結果充分體現了‘噸糧田’建設的扎實成效,為全區再生稻高產高效種植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廣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將持續強化科技賦能,推動糧食產能穩步提升,為“天府糧倉”建設貢獻更多廣安力量。(白裕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