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錦小行”溫暖服務 奔波者心有歸處

2025年10月29日16:5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早出晚歸,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車裡在路上,在這裡給車充上電,再就近吃個飯,方便還很實惠。”網約車司機楊師傅笑著走進成龍路街道皇經樓社區的“錦小行·司機之家”。

這個讓司機們稱贊的“家”,正是成都市錦江區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服務新就業群體的實踐成果。

精准對接需求,建設暖心服務陣地

地處三環路和中環路之間的皇經樓社區“錦小行·司機之家”,兼具聯通2個國際機場和成都東站、南站的樞紐優勢。2022年起,應司機們全時段充電、增設休憩空間等現實需求,社區黨委牽頭,聯動區住建和交通局、總工會、人社局等單位,打造佔地面積1400余平方米的服務陣地,設置停車充電、洗車就餐、學習休閑3個服務區域,配齊了智能充電樁、高壓水槍、AI智能終端和空調、飲水機、微波爐等設施設備。“我們還積極聯動社區治理合伙人,探索‘公益+低償+市場’運維模式,構建‘四全三專兩定’服務體系,讓司機師傅和他身邊的人找到家的感覺。”皇經樓社區黨委書記文靜表示。

這裡有全時段快捷充電、自助洗車、飲水熱餐、AI就業咨詢,由專人坐班提供車証年審、平價套餐、就業指導,定期開展健康管理、心理疏導等生活性和政策法規宣講、急救技能提升等個性化服務活動。“對我們來說,能夠在跑車途中有這樣一處停一停、放鬆一下、交流下的地方,就很好!”跑車9年的網約車司機王師傅表示,在休息時他還掃碼完成了“錦小行”流動微網格員積分兌換登記,跑單路上發現問題,順手就能為社區治理出力,年底1積分還可以兌換價值10元的紅旗消費券。通過這種“以陣地聚資源、抓服務促治理”的方式,讓奔波的“城市擺渡人”有了暖心港灣,更找到了融入城市、參與治理的渠道。

黨建聯建搭台,擦亮地域服務品牌

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常年奔波在路上,流動性強、組織聯系弱,如何讓這一群體找到歸屬感?三聖街道幸福社區的“錦小行·司機之家”實踐探索“黨建+文旅+民生”深度融合模式,聚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服務效能。

幸福社區“錦小行·司機之家”地處幸福梅林景區入口,是全市首個依托國家4A級旅游景區建設的綜合性司機服務驛站。“我們結合地域資源優勢,以‘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為抓手,已吸納120余名司機加入工會組織,挖掘3名流動黨員成立‘幸福起航’臨時黨支部。”幸福社區黨委書記張強介紹,為切實解決司機行途之困、補給之難、歸屬之惑等急難愁盼,社區黨委牽頭,聯合成都網約車協會、景區商家、奧特迅新能源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推出15元“幸福套餐”、“黨群服務日”、“紅色推介官”等活動項目,打造集充電、休憩、就餐、信息咨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暖心服務陣地,讓司機們願意來、喜歡來、還想來。同時,黨員司機、工會會員組建起花鄉宣傳隊,在車內放置景區簡介折頁,傳播花鄉文化,帶動本地消費。

運行3個月來,通過“建立需求單—黨組織接單—群團組織協辦—服務對象反饋”的閉環機制,該陣地已服務司機1.2萬余人次,解決訴求87件,滿意度高達98%,日益成為黨建引領暖“新”服務的金字招牌。

錦江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錦小行”品牌的打造是錦江區統籌黨建資源、回應新就業群體需求的重要實踐。該區聚焦司機群體“流動性強、需求多元”的特點,通過“區委統籌協調、街道社區牽頭落實、部門單位聯動配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推動服務陣地從“單點建設”向“全域覆蓋”延伸,服務內容從“基礎保障”向“精准賦能”升級。下一步,該區將持續深化“黨建+治理+服務”融合模式,進一步挖掘流動黨員骨干力量,完善需求收集、服務對接、效果反饋的閉環機制,讓更多“城市奔跑者”感受到錦江的溫度與尊重,讓“錦小行”真正成為他們心的歸處、情的依托。(李建華、王放)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