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鹽邊:鄉村文旅煥發活力
二灘湖碧波蕩漾,兩岸青山倒映其中,繪就“笮山若水”的生態底色﹔古鎮古村依山而立,田園阡陌交錯縱橫,洋溢著古朴寧靜的鄉愁韻味﹔而舌尖上的麻辣鮮香,鄉野間的多彩民俗,則散發著“滋味鹽邊”的人間煙火氣。
地處西南邊緣、雅礱江下游的攀枝花市鹽邊縣, 集自然之美、風物之豐、人文之秀於一身,近年來,鹽邊縣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產業,通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精心打造鄉村旅游場景、做好做優美食品牌,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體驗,更帶動了鄉村經濟蓬勃發展,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山水田園 鄉韻引客
秋雨蒙蒙,青山如黛,田園靜謐。鹽邊縣紅格鎮聯合村,古村落仿佛散落於青山懷抱之中,青瓦紅牆在秋雨的潤澤下更顯古朴。待收的時令蔬菜、綻放的大麗花、枝頭上泛黃的柿子,讓游客流連其中,盡情感受田園鄉愁。
“梨花開、桃李熟、蔬菜收、柿子黃,聯合村一年四季都能給游客不同的體驗。”聯合村黨總支書記程元金介紹,除了大自然的饋贈,“蝶腳舞”“以蔬換書”“古村民宿”等民俗、非遺、旅居體驗活動,也成為吸引游客來到聯合村的理由。
2023年,四川知名民宿品牌“錦府驛”落地聯合村,與鹽邊縣聯合打造了“錦府驛·觀山”一站式鄉村旅游體驗項目,近一年以來,游客紛紛慕名而至。今年國慶長假,民宿房間更是一售而空,不乏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外地游客。
在聯合村,還興起一批村民自主經營的古村民宿。返鄉創業的“曉峰多肉民宿”負責人周均莉介紹,隨著家鄉發展日新月異,古村知名度越來越高,內外交通設施提能升級,很看好在家鄉投資興業的前景。
聯合村的鄉村文旅發展,不僅為游客帶來了豐富體驗,也為當地村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古村民宿的興起,既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也先后吸引了30多位“新村民”入村。同時,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多,村裡的農產品也有了更大的銷售市場,果蔬、文創產品等備受游客青睞。
產業為基 鄉旅富民
從雅礱江二灘庫區到鹽邊北部三源河流域,芒果、枇杷、桑椹、國勝茶、惠民貢米,鹽邊農業產業多點開花,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托豐富多樣的農產品資源,各地深入推動農業與文旅融合,各鄉鎮開發出一系列極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游客不僅能品嘗到新鮮美味的水果,還能親自參與採摘活動,體驗田園生活樂趣。
8月底,一年一度的惠民稻田音樂會在惠民鎮興隆村惠民貢米種植基地舉行。萬畝高標准農田、大地秋收的壯麗景象與悠揚的音樂融合,吸引了數千名游客。抓住游客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向往,當地推出“水稻收割”“稻田摸魚”“農產品展銷”等系列體驗活動,“百米農家長桌宴”更是一桌難求。
平凡無奇的農耕生產生活為何會成為鄉村文旅的新產品?這背后是鄉村文旅發展思路的轉變。
惠民鎮鎮長吳國兵表示,過去大家隻關注農產品產量和銷售,忽略了文旅價值和體驗價值。如今,通過將農耕活動轉化為旅游體驗項目,不僅讓游客感受到鄉村生活的魅力,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這種轉變,既保留了鄉村原始風貌,又賦予了其新的生命力。
在鹽邊,以惠民貢米、國勝茶、桑椹、枇杷等特色農產品為依托的鄉村文旅場景不斷涌現,這些豐富的農文旅活動,進一步刺激了農特產品消費,提升了鹽邊鄉村文旅的吸引力、影響力。
文化賦能 鄉味出圈
笮山若水,滋味鹽邊。悠久的歷史文化,多民族文化碰撞,傳承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鹽邊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46項,其中,以“鄉味”為代表的不勝枚舉。
在鹽邊乃至整個攀枝花,熱氣騰騰的“鹽邊羊肉米線”獨具魅力,是當地叫好又叫座的“風味名片”。從鄉村進縣城、進市區、赴成都,再到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近年來,鹽邊羊肉米線已成為鹽邊對外傳播的一張亮麗“名片”。
細數“滋味鹽邊”特色美食名錄,鹽邊羊肉米線、鹽邊油底肉、鹽邊泡菜魚、鹽邊燒烤等,共同構成了“滋味鹽邊”獨特的美食畫卷。這些美食不僅承載著鹽邊土人情,也成為游客了解鹽邊、喜愛鹽邊的重要因素。
鹽邊縣文化廣播和電視旅游局負責人介紹,鹽邊縣深挖文化富礦,以美食為媒,推動鄉村文旅深度融合,通過舉辦主題美食節、鄉村文旅體驗等活動,讓鹽邊味道成為鄉村文旅發展的新引擎。
與此同時,鹽邊還充分利用各鄉鎮特色資源,差異化打造了“鹽邊一桌菜”“十二風味餐”以及攀果宴、桑椹宴、鬆露宴等主題宴。這些以“鄉味”主題美食盛宴,吸引游客通過舌尖盡享鹽邊美食,通過腳步領略鹽邊山水的秀美風光。
如今,一道道滋味鹽邊“鄉味”美食,猶如一扇扇窗口,它們帶著鹽邊的山水靈氣,帶著古老的風味傳承,正把鹽邊這座小城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徐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