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大V”帶玩“天然褶皺博物館” 巴山大峽谷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2025年09月17日19:49 |
小字號

秋意漫過巴山褶皺,川渝陝結合部的達州巴山大峽谷,迎來一場別樣的文旅探索。

9月14日至16日,“巴風賨韻·安逸達州”聚焦巴山大峽谷創5A主題宣傳活動舉行,10多位網紅旅游博主與省市主流媒體記者組成“大V創作團”,踏訪長約70公裡的峽谷奇峰。

他們眼前,峽谷是形似“大V”的天然褶皺博物館﹔身后,是網絡時代億萬級的粉絲矩陣。

三天採風,超越 “記錄風景” 表層意義,更是一場自然界“大V”與網絡界“大V”的碰撞,讓巴山大峽谷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借現代傳播,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博主們在巴山大峽谷仙女岩拍攝創作。(拍攝:謝杰)

博主們在巴山大峽谷仙女岩拍攝創作。(拍攝:謝杰)

暴走的博主

從“靜態展示”到“活態傳播”

從中國地理版圖看,巴山大峽谷,是地球運動造就的一個“V”型峽谷。

這個“巴山大V”,位於四川省東北部與陝西省、重慶市交界的大巴山脈,遠離交通樞紐,對外界來說,這裡似乎是一處“秘境”。

事實上,這裡是巴文化資源富集地、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是最美中國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

三天時間,“網絡大V創作團”,走進這個自然“巴山大V”,開啟日行近兩萬步的“暴走”。

渡口鄉土家婚俗非遺秀、地質博物館、仙女岩褶皺、大象洞溶洞、桃溪谷勇者大環線、畫架溝160米垂直觀光電梯、桑樹坪土家族風情小鎮、朝陽村民宿聚落、680米跨度玻璃橋、蘇家屋基索道、羅盤頂狀元樓、紅豆杉棧道……巴山大峽谷,一次次讓大家直呼“出片!”

有400多萬粉絲的博主@陳建Sir,一次次放飛無人機。鏡頭裡,深切的峽谷、豐富的褶皺,山峰頂部綿延的棋盤式簇狀峰叢,都讓他震撼。

科班出身的旅游管理專業背景,疊加一線景區管理經歷與10年旅游自媒體經驗,讓他對這片峽谷多了份探究欲。@陳建Sir向隨行的達州市文旅融合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追問:是什麼力量塑造這處大峽谷?又是什麼力量滋養這片土地的精神格局?他背著20斤的設備,一次次用鏡頭探尋答案。

“國慶到巴山,開啟峽谷秋游記。”9月16日晚,@陳建Sir用九宮格配文,向粉絲們預告下一期視頻內容。他說,這一次,要將眼前的巴山大峽谷,從“靜態展示”到“活態傳播”,讓粉絲們真切觸摸到“巴山大V”的獨特魅力。

抱團的流量

挖掘“小眾秘境”裡的“網紅地標”

定位“億萬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的@封面新聞,是四川省級主流媒體,全網粉絲量超2億。這一次,其小編團隊開啟“頭腦風暴”,如何以年輕人的視角挖掘巴山大峽谷的“封面”亮點。

多次拍攝涼山懸崖村“鋼管天梯”、登頂牛背山拍攝“為愛攀登”的攝影師雷遠東,此次將鏡頭對准大巴山。連綿的山脈褶皺、漫天的繁星銀河、熱鬧的土家婚禮、刺激的雲頂飛渡玻璃橋……每一次快門按下,都意味著一張“大片”誕生。

“出片”,是“大V創作團”的標配。

大家紛紛感慨,巴山大峽谷的視覺沖擊,不僅源於雄奇壯麗,更來自多元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厚重的文化。此次採風,正是一次“解碼與轉譯”,讓巴山大峽谷,化作可感知、可傳播、可共鳴的鮮活內容。

博主@思夢本夢,一身粉色漢服跋山涉水,走完巴山大峽谷,讓傳統文化以輕盈姿態走進年輕群體。

博主@楊十七,將“桃溪谷勇者大環線”拆解為“難度等級”“裝備建議”“最佳拍攝點”,形成戶外社群攻略。

博主@安德魯鐵柱,則用延時攝影,記錄從“巴國戰場”到“峽谷秘境”的切換,雲卷雲舒之間,釋義巴山豪情。

博主@旅行畫集,則以細膩構圖,將穴居咖啡、土家美食、渡口吊橋等,定格成帶生活溫度的頭圖。

據了解,這些內容將在社交平台形成“矩陣式傳播”:抖音、微博、小紅書、攜程、馬蜂窩等平台同步發布。更重要的是,流量並非單一呈現——達人們植入的交通、住宿、美食等實用信息,可降低游客出行決策成本,推動“線上關注度”變“線下客流量”。

寶藏的大峽谷

在這裡,人人都是下一個大V!

在網絡用語中,用戶因較高關注度和廣泛影響力,被稱為“大V”。 對“大V創作團”來講,巴山大峽谷就是一個“創作寶藏”。

76歲的巴文化專家、達州宣漢土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述,已經數百次走進巴山大峽谷,也跟著這群“大V”,對巴山大峽谷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達州本土巴文化專家、土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述介紹巴山文化。(拍攝:謝杰)

達州本土巴文化專家、土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述介紹巴山文化。(拍攝:謝杰)

朝陽村的民宿群,住宿業態被分解成景區新標簽﹔土家臘肉、渣海椒、陽魚湯等傳統美食,化身“味覺種草”利器。9.6公裡勇者環線也分解重組:為年輕人設“峽谷徒步+非遺體驗”兩日游,給家庭游客推“地質科普+親子游樂”一日游,為文化愛好者選“巴國歷史+傳統手工藝”深度游。

得知博主們背后有著成百上千萬的粉絲量,張國述感慨,文旅賦能的終極目標是推動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此次採風不僅給巴山大峽谷帶來流量,也在悄然倒逼景區從“單一觀光”向“全域融合”轉型,為地方文旅注入長效活力。

達州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楊曉斌,作為“大V創作團”的“導游顧問”,全程參與三天採風后表示:注意力經濟時代,流量是文旅發展的關鍵引擎。此次集結的網紅博主達人,如同“流量放大器”,精准傳遞巴山大峽谷的魅力。

楊曉斌熱情邀約全球游客,來巴山大峽谷裡,做下一個 “大V”!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來源:封面新聞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