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交通線”到“文旅線”:雅安雨城區省道104線與望魚古鎮的“雙向奔赴”

2025年09月17日16:59 | 來源:四川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從“交通線”到“文旅線”:雅安雨城區省道104線與望魚古鎮的“雙向奔赴”

近日,備受矚目的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推進會在雅安市雨城區成功召開。省道104線雨城區坪石至回龍(洪雅界)段提升改造后,不僅讓雨城區與周邊區域的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更與望魚古鎮非遺社區形成深度聯動,在交旅融合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條道路與古鎮互促互融的新路徑。交通提檔升級與古鎮煥發新生的互促互融,成為本次大會的討論焦點。

省道104線雨城區坪石至回龍(洪雅界)段,曾是等級較低的公路,僅承擔串聯周邊鄉鎮的基礎功能。2022年,改造工程啟動,次年隨著大峨眉交旅融合示范區建設與“三山旅游環線”規劃推進,改造再次升級。如今,它已升級為高等級公路,路面得到拓寬,通行安全性也顯著提升,還規劃了“慢行”系統與停車點,雨城到洪雅、峨眉山的通行時間顯著縮短,曾經的交通瓶頸,如今已成為串聯美景的“黃金通道”,為區域發展注入活力。

道路的蝶變,為望魚古鎮帶來了最直接的“人氣紅利”。

此前,因交通不便,不少游客即便知曉古鎮,也無奈望而卻步。

如今,便捷的交通讓古鎮的可達性大幅提升,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

走進古鎮,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茶馬古道的歷史韻味扑面而來。作為正在打造的全國首個鄉村非遺手藝人的原生態文化社區,這裡將石頭畫、竹編、筍殼畫、扎染、古法釀酒、雅茶等十余種非遺技藝融入街巷之間,宛如一座活態傳承的“泛博物館”。

在古鎮的窖烤面包工坊裡,常常能看到親子家庭圍坐在一起,在全國技能標兵彭世林的指導下,揉面、塑形、等待面包在古法窯爐中慢慢烘烤。這樣的非遺體驗場景,如今在古鎮隨處可見。游客們不僅是文化的旁觀者,更成為非遺傳承的參與者,他們將體驗過程分享在社交平台,用口碑為古鎮“代言”,讓望魚古鎮的非遺文化傳播得更遠。

人氣的聚集,也為古鎮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鎮上的咖啡店、民宿、餐館生意日漸紅火,不少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古鎮裡的茶葉、手工咸菜等農特產品,也借著游客的腳步走出深山,成為備受青睞的“伴手禮”。

同時,古鎮通過招商自營、邀請非遺傳承人駐場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與手藝人共同參與發展,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經營模式碰撞出火花,進一步豐富了產業形態,逐步形成了“非遺+美食+藝術”復合生態,以及“古鎮+匠人+公司”的運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望魚古鎮並非單純受益於道路發展,更以自身特色為省道104線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這條交通干線不再只是簡單的通行載體,更成為傳播地方文化的紐帶。如今行駛在省道104線沿線,與古鎮歷史、非遺文化相關的標識牌、宣傳牌不時映入眼帘,讓司乘人員在途中就能感受到古鎮的文化魅力。

古鎮的熱度,還帶動了省道104線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周邊的海子山等自然景觀與望魚古鎮形成互補,共同組成了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線路。為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沿線的露營地、觀景台等配套設施也不斷完善,進一步提升了道路沿線的旅游體驗,讓更多人選擇通過省道104線開啟旅程。

未來,隨著道路與古鎮的聯動不斷深化,將會發展出更多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推動雨城區交旅融合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讓這條“黃金通道”真正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富民通道”。(供稿/圖:雨城區委宣傳部 趙宇航 胡月)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