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態資源更好轉化為富民資產(治理者說)

“兩山”轉化不能止步於依賴資源的簡單價值變現,關鍵要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前提下取用有節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境內溪河密布,森林覆蓋率超56%。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立區”,當好“兩山”理念踐行者,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生態文明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賦能。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蔬果藥材等農特產品,離不開一方水土的滋養。近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發展林下經濟,打造“森林糧庫”,茯苓、菖蒲、竹筍等綠色產品暢銷全國。山區稻漁綜合種養擦亮地標品牌,探索出綠色種養循環、林藥林菌復合等產業模式。事實証明,初級產品未必是廉價產品,積極培育特色品牌,好山好水能夠提升產品溢價。
“兩山”轉化不能止步於依賴資源的簡單價值變現,關鍵要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前提下取用有節,不能走竭澤而漁、坐吃山空的回頭路。通過產業升級、文化賦能等路徑,實現更多“點綠成金”,才能讓生態資源更好轉化為富民資產。
時下,旅游業日益成為很多地方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們積極發展康養旅游產業,打造集科普研學、旅游觀光、康養食療於一體的昭化藥博園,建設棲鳳峽等康養旅游示范地,推出天然溫泉療養、山地運動健身等20余種健康養生“套餐”,帶動周邊群眾增收。將生態致富與旅游致富有機融合,讓園區變景區、產業變景點,既發揮了我們的綠色優勢,又滿足了游客多元化、深層次需求,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力量。
發掘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要善於拓展價值鏈、延伸產業鏈。對旅游業這一綜合性產業而言,更應發揮其拉動力、融合力,大力發展“旅游+”。例如,我們挖掘蜀道文化、三國文化,開發“古蜀道徒步游”等品牌,開展“追覓蜀地的綠野仙蹤”等活動,讓游客一站式實現山水觀光與文化覽勝。講好景區故事,以文化滋養生態,就能更好發揮倍增效應,讓綠水青山的價值不再單一。又如,研學旅游、鄉村旅游帶動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制作等業態發展,產業鏈更長,體驗更豐富,將更好留住游客、做強產業。
“兩山”轉化要關注效益,更要著眼長遠。一方面,推進生態產業化,持續提升生態品質,助力生態產品量質齊升,同時科學合理規劃運營、評估開發中的環境風險,減少污染與破壞。另一方面,推進產業生態化,對一、二、三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時下,我們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推進環保產業園區建設,中糧油脂、冰鳥礦泉水等生態企業紛紛落戶,助力產業結構的生態績效不斷提高。保護與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生態致富、旅游致富才更可持續。
“兩山”理念引領華夏大地發生綠色蝶變。好路子就要走到底,持續推動生態致富、旅游致富,以產業化經營、品牌化打造、數字化賦能和多元化參與擴大生態產品價值,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為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6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