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形機器人,變身“全能選手”

本報記者 劉樂藝
2025年08月15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人形機器人樂手正在演奏。
  本報記者 劉樂藝攝

  在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內,觀眾在與一款人形機器人握手。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在宇樹科技展區,G1格斗款人形機器人連續施展側踢、勾拳等動作﹔不遠處,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正與小朋友展開一場“點球大戰”,周圍加油聲此起彼伏﹔優必選Walker S2現場演示了熱插拔自主換電技術,解決人形機器人續航痛點……

  走進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人們仿佛置身於一個未來世界,各類人形機器人使出“十八般武藝”,以靈動的身姿、精准的操作,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隨著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加快,人形機器人正加速演進並持續迭代升級,突破實驗室環境限制,變身為集群協同、智能決策、多域賦能的“全能選手”,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生產生活。

  

  新產品:

  既會“炫技”又秀“本領”

  “去年大會,大部分展品還只是靜立、躺坐或懸挂的靜止狀態,今年最明顯的感覺是人形機器人都‘動’起來了。”一名參展商對本報記者感慨道,除了唱歌、跳舞、聊天等常規動作外,人形機器人會的“花活”越來越多。

  “那個機器人出拳好快呀!”“小黑加油!”“這一記勾拳真漂亮!”……在宇樹科技展區,一場機器人格斗賽正在進行,兩款G1格斗款人形機器人分別佩戴黑色和淺綠色護具,在閃轉騰挪間拳腳相接,發出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引來現場觀眾頻頻喝彩。

  盡管機器人做完大幅度動作后,偶爾會出現踉蹌,或者在對戰時被對手擊倒,但它們很快就能找回“身體平衡”。“G1格斗機器人擁有29個靈活關節,在外部沖擊下,自身優秀的運動控制算法可以讓機器人快速恢復平衡,起身更快。”宇樹科技市場部經理陳嘉欣說。

  宇樹科技展區對面,一個小型足球場被擠得難以下腳。球場上,一名5歲小觀眾被選為守門員,與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進行點球互射對決。正是這款機器人,讓中國團隊在今年7月的2025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上奪得冠軍。雖然最終以一比三的比分告負,但小選手下場后仍興奮不已:“機器人真厲害!”家長則鼓勵道:“回家再練練!”

  科技的生命力在於應用。此次大會,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構建仿真的工業、接待、醫療等場景,展示人形機器人在真實任務中的可用性和替代性。

  大會現場,普渡機器人推出的類人形服務機器人“閃電匣Arm”,通過AI多模態交互准確理解觀眾發出的各種語音指令並進行操作。據介紹,這款機器人可自主完成刷門禁、開門敲門、物品取送等一系列操作。“依靠機械臂和靈巧手,‘閃電匣Arm’能夠實現自主按電梯,有效解決了服務機器人在海外泛樓宇場景下落地部署的梯控難題。”普渡機器人品牌公關負責人畢成表示。

  單體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帶來各類場景中群體協作的需求。

  在優必選展台,11台Walker S1人形機器人集體上崗,精准識別、協同作業,分揀物料一氣呵成,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具身智能的使用場景。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高效協作離不開“大腦”,人形機器人群體智能技術把語言大模型、機器視覺、運控算法深度融合,依靠廣泛深入的數據收集、模擬訓練,既保証單機的自主決策能力,又實現了群體協同。

  優必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同樣引發關注。“基於深度思考大模型技術與其搭載的熱插拔自主換電系統,這款機器人可在無需人工干預或關機的情況下,實現3分鐘自主換電,做到全天候工作。”譚旻介紹。

  “隨著AI控制算法不斷優化,國產人形機器人可實現毫秒級動作響應,穩定性、靈活性、連貫性持續提升,運動能力顯著增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

  新業態:

  機器人餐廳、4S店開門迎客

  不僅是亮相展會,人形機器人也走進了生活。

  推開大門,仿生人形機器人酒保“希爾”熱情迎客,在它身側,精通7國語言的機器人“小柒”同樣做出標准的迎賓手勢。伴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北京首家機器人主題餐廳“機器人焰究所”在亦庄開門營業,並迅速成為新晉打卡地。

  走進店內,全息風扇導覽裝置營造強烈科幻氛圍,光影交錯間,轉角就有機器人相遇——這是一個由仿生人形機器人“蘇軾”和“李白”坐鎮的趣味互動空間。從東坡肉的烹飪秘訣到燒雞的另類吃法,兩個機器人將歷史人物的生活智慧與當代飲食文化巧妙融合,為顧客帶來一場“舌尖上的辯論賽”。

  進入餐廳主就餐區,由5個機器人樂手組成的機器人樂隊正在演奏樂曲。5個機器人各司其職,彈琴、打鼓、彈貝斯等樣樣精通,並不時隨著搖滾樂曲扭動“機械軀體”,為顧客帶來極具感染力的視聽體驗。

  在“機器人焰究所”可以體驗到哪些機器人制作的美食?“機器人焰究所”負責人孫玲說,餐廳共有20多款機器人,其中,煎餅機器人可實現三分鐘出餐,呈現地道天津風味﹔咖啡機器人能精准復刻拉花工藝﹔烤串機器人擁有自動翻轉串簽與精准控溫技術,確保每串肉都烤得外焦裡嫩……

  “我們希望為這些機器人提供一個開放的試驗平台。”孫玲說,機器人研發是高精尖技術的“集大成者”,但比研發更難的是商業化落地,餐廳希望發揮創新平台作用,為更多機器人企業提供場景實驗和數據抓取機會,使產品從好玩、好看變得真正好用。

  在“機器人焰究所”隔壁,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也在8月8日正式對外營業。這座佔地4000平方米的創新空間,集合了全國40多家機器人廠商的數十款產品。

  據了解,店內劃分為智造臻選區、未來互動區、智慧維保區、尊享共識區四層空間:智造臻選區主要進行多維應用機器人的實際性能展示﹔未來互動區提供沉浸式人機交互體驗﹔智慧維保區專注於提供專業的機器人售后維護、保養﹔尊享共識區則為深度行業交流、商務洽談與合作提供專屬空間。

  具身機器人4S店負責人王一凡說,人形機器人量產之后,銷售、展示、維修的需求開始出現。借鑒汽車4S店體系,機器人4S店能提供“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全流程服務,覆蓋機器人選型、定制開發、金融租賃、運維支持等。

  如何把機器人帶回家?“若是個人購買,銷售專員會當場從庫房取貨送至消費者手中,沒有庫存的產品則由快遞配送到家。若是企業購買,商務專員會簽署銷售合同,並安排廠商生產發貨。”王一凡介紹。

  北京經開區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局副局長馬寧表示,開發者們還可以在機器人4S店參加技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與同行專家同台探討機器人關鍵技術和行業趨勢。

  新趨勢:

  商業化積極信號已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技術突破的持續加速。

  在展會現場,因時科技高自由度仿人五指靈巧手首次亮相,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可以做到27種手勢1秒響應……靈巧手、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以及一體化關節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讓人形機器人不僅有了聰慧的“大腦”,更具備了靈活的“肢體”。

  “放在2年前,一個人形機器人中的國產部件佔比可能隻有30%,很多核心零部件得依賴國外供應商,而今年這一比例已超過80%。”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指出,我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如今已形成豐富的自有產品譜系,部分零部件價格相較國外也便宜許多。

  硬件成本的下降,意味著供應鏈的日趨成熟,也側面印証了具身智能產業商業化步伐的加快。許多業內人士相信,硬件的低成本化是行業未來實現商業化的必然趨勢。

  “行業裡最樂觀的人都認為,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會在未來5到10年間實現,但這並不妨礙人形機器人在未來2到3年能有一些真正的應用場景落地。”他山科技CEO馬揚說,“就像智能輔助駕駛,沒有哪家企業可以直接做到L5階段,大多數企業都是先在L1至L3階段實踐探索。”

  在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還發布《2025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為人形機器人技術攻關與商業化落地提供了明確路徑指引。

  記者了解到,這十大潛力應用場景包括工業通用操作、汽車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電力生產、安全應急、商業服務、家居服務、農業生產。“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也將是應對老齡化社會壓力的重要保障。”徐曉蘭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和應用正展現出強勁發展潛力,將拉動新消費、催生新產業、擴大新就業,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盡管商業化積極信號已現,但要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商用落地,行業仍需攻克機器人“大腦”能力這一核心關卡。

  “現在多數機器人的‘小腦’已發展到不錯的水平,能夠比較自然地跑跳,但‘大腦’的智能化程度仍需進一步提升。”自變量機器人CEO王潛表示,“這並不是機器人硬件的問題,而是機器人大模型的智能化水平沒有達到。”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也認為,現在人形機器人在軟件層面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並不完善。與語言模型依靠數據驅動不同,在具身智能大模型本身還不夠優秀的情況下,用大量數據去訓練的效果其實並不理想。

  業內人士分析,過去一兩年間行業已開始形成共識,人形機器人要想向更高水平發展,就需要一個統一的端到端大模型或通用模型,預計未來2到3年間,此類模型將實現較大突破。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