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應該咋個“接”?聽成都的老師來支招

學段銜接要做好哪些事,升學才能不焦慮?成都日報特別推出《學段銜接咋個“接”?資深班主任來支招》特別策劃報道,邀請資深班主任、名校老師傳授經驗,優秀學子分享心得,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實用指導。
本期我們聚焦幼小銜接怎麼銜和接什麼的問題,邀請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教師、成都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錦江區德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巫峽鷗來支招。
孩子學前識字量多少才夠?
巫峽鷗的答案是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常見姓氏(同學、老師的名字),聽懂簡單指令,比如“把書翻到第5頁”等。
家長們可以每天堅持15-20分鐘親子閱讀,鼓勵孩子復述內容、提問,培養閱讀興趣。鼓勵孩子表達想法,比如“今天開心的事是什麼”,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孩子會寫多少字才夠?
她建議,握筆姿勢正確即可,爸爸媽媽們要記住,不必過早要求寫太多字,避免手部疲勞,可通過描紅、畫線條練習手部精細動作。
孩子要會多少加減法?
巫峽鷗認為,需要掌握10以內加減法,理解“多少、大小、前后”等概念。可以通過分類玩具、排列物品等游戲,培養簡單邏輯思維。
巫峽鷗不建議提前學完小學課本內容,避免孩子上課失去興趣,重點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是有趣的”,比如用扑克牌玩算數游戲,用識字卡片玩組詞游戲。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好習慣是關鍵
巫峽鷗提出,幼升小是孩子重要的轉折點,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好習慣和獨立能力才是關鍵。
在她看來,幼升小銜接階段是孩子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模式轉向“以學為主”的小學模式的關鍵過渡期,學習習慣的培養直接影響孩子對小學學習的適應力和自信心。
生活能力的培養也是幼小銜接中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學習如何獨立完成穿衣、整理書包、按時完成作業等日常任務。“這些基本的自理技能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她說道。
巫峽鷗建議,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孩子調整作息,如按小學時間表制定作息,如早上7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保証充足睡眠﹔制定每日計劃表,標注上學、放學、作業、玩耍時間,讓孩子感知時間概念。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宋妍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