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安岳“土貨書記”關祖蘋:從“網紅”到“領頭雁”的蛻變

2025年07月31日19:3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土貨書記”關祖蘋通過直播為農戶銷售“土貨”。帽石村供圖
“土貨書記”關祖蘋通過直播為農戶銷售“土貨”。帽石村供圖

“家人們看,這是咱帽石村的野生車前草,葉片厚實、根須飽滿,巴適得很!”抖音“四川關支書”的直播間,彈幕飛快滾動:“書記又來好貨了!”“下單了,支持家鄉!”這位被數百萬網友親切稱為“土貨書記”的關祖蘋,正用一口親切的“川普”,把偏遠鄉村的“尋常土貨”變成了“網紅爆款”。

就在幾天前,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四川省候選人建議人選公示,四川資陽安岳縣通賢鎮帽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祖蘋上榜敬業奉獻類建議人選。從西南最大的食用蝸牛養殖場老板,到全鎮首個大學生村支書﹔從在春熙路開蝸牛主題餐廳的“蝸牛哥”,到幫助農戶銷售“土貨”的“網紅村支書”——12年間,關祖蘋用一場“破圈”突圍,讓“無區位優勢、無特色產業、無人文景觀”的帽石村,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蝸牛哥”的鄉愁:把根扎進泥土裡

2013年關祖蘋大學畢業,懷揣創業夢想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帽石村。他的第一個創業點子讓鄉親們瞪大了眼——養蝸牛。“蝸牛?那慢吞吞的玩意兒能賺錢?”質疑聲四起。關祖蘋頂著“不務正業”的壓力,硬是在自家田埂旁支起了養殖棚,從零開始摸索。汗水澆灌出成果,他建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蝸牛養殖場,甚至把“蝸牛主題餐廳”開進了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蝸牛哥”的名號不脛而走。

餐廳的霓虹閃爍,卻照不亮帽石村整體的黯淡。關祖蘋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成功,無法改變家鄉的窘境。鄉村振興,需要全村人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個念頭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時變得無比堅定。他主動請纓,決心競選村支書。“讓這個見過世面的娃兒試試!”帶著鄉親們沉甸甸的信任,關祖蘋成了通賢鎮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村支書。

“三無村”要破局,宣傳就要“出圈”。幾年來,他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平台發布短視頻1000余條,堅持講述鄉村故事、家鄉新貌和產業前景,聚力打造“四川關支書”個人IP,逐步吸粉近30萬。大學生村支書線上“招商”,不少外地朋友主動聯系流轉撂荒土地2000余畝建起糧油基地,關祖蘋也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村支書”。他一鼓作氣,帶著村民一邊找項目、一邊拉贊助,新建產業道路10.9公裡、黨群服務中心300平方米、水利灌溉設施56處,推動1200余畝宜機化土地改造、村內道路全路段照明安裝、天然氣和自來水戶戶通、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中心等項目落地投用。自此,帽石村發生可喜變化,振興之路有了更好的基礎和條件。

“土貨書記”的直播間:讓山貨飛出大山

村裡的基礎條件和環境衛生雖然得到改善,但集體經濟收入不高、農產品賣不出去仍是現實,發展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2022年,關祖蘋大膽提出修建村電商中心,經多方奔走拉來省市農業部門項目支持。2023年12月帽石村“新農人線上集市”順利開張,通過抖音直播帶貨形式免費為村民吆喝售賣“土貨”,讓原本閉塞的鄉村搭上了電商發展的快車。2024年帽石村電商中心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2000余農戶從中受益、實現增收。

嘗到甜頭后,關祖蘋又把電商直播與集體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提出“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發展思路,打造“帽石糧油”本土品牌,依托“新農人線上集市”推介銷售,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助力產業發展。“帽石糧油”一經推出深受粉絲喜愛,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除了“帽石糧油”,“線上集市”還幫助其他村集體經濟組織銷售鮮食玉米、紅薯、土豆等優質土特產。

百村聯盟的“領頭雁”:從一個人的戰斗到一群人的奔跑

新農人“線上集市”帶火的不僅僅是農村原生態氣息,更有在外老鄉對家鄉發展的關注支持。做好直播帶貨,關祖蘋的目光不止於此,2024年初他遴選進入四川省“我們村的年輕人”領頭雁培養計劃省級人才庫,並代表四川在2024年“我們村的年輕人”川渝青年電商主播大賽總決賽斬獲成長組唯一金獎,在更高平台上結識了更多省內外優秀“新農人”,對未來電商助農發展模式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24年4月,他發起川渝地區“百村同行·助農聯盟”,號召有意願的鄉村抱團發展,實現農產品、主播人才、銷售渠道等資源優勢互補,著力打造一套完整的品控、銷售、售后及直播體系。“鄉村大舞台,有貨你就來”!目前聯盟共吸引川渝地區92個村組織加入,開展助農直播活動1200余場次,帶動農產品銷售額超4000萬元。今年,關祖蘋還在網絡上發起“新村民”招募計劃,號召有情懷、有激情、願意投身鄉村建設的新青年加入“百村同行·助農聯盟”,共同探索偏遠鄉村的振興之路。

從“蝸牛哥”到“土貨書記”,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關祖蘋的“破圈”之路還在繼續。他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小村也有大夢想,我願意在希望的田野上續寫初心,用自己的所學所能,為鄉親們做點實事,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潘政吉、周倩)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