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進社區為老人“把脈”腦健康 認知障礙科普篩查筑起“防護牆”

![]() |
青年志願者協助老人完成游戲。杜帆供圖 |
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提升公眾對認知障礙的科學認知與早防早治意識,近日,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與網絡安全學院(示范性軟件學院)動員學生前往成都市金牛區金泉街道清水河社區,協助舉辦了一場以“‘智’敬夕陽,與愛同行”為主題的認知障礙知識科普宣傳活動。活動旨在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社區居民普及認知障礙相關知識,提供初步篩查服務,營造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
活動現場,志願者們精心設置了“生活百面”“記憶棋盤”“色彩疊杯”“圖形識別”“認知篩查”5個互動體驗區,吸引了大量社區居民前來參與。
在“記憶棋盤”和“圖形識別”區,居民們在志願者的引導下,饒有興致地挑戰著自己的記憶力和空間想象力。
在“色彩疊杯”區,大家通過手眼協調的快速反應游戲,鍛煉著大腦的靈活性。“生活百面”板塊則通過識別不同的人物表情與生活場景,幫助老年人激活社會認知功能。這些新穎有趣的游戲形式,將專業的認知訓練融入其中,讓居民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直觀地了解到自身認知能力的狀況,提高了對大腦健康的關注度。
一位剛參加完活動的王阿姨笑著說:“以前總覺得人老了記性差是正常的,今天參加了活動才知道,這裡面有這麼多學問。這種游戲的方式很好,不枯燥,我們老年人也願意參與。”
本次活動的核心環節是“認知篩查”與知識普及。志願者們耐心地向每一位前來咨詢的居民講解認知障礙的早期信號、危險因素以及科學的預防方法,並發放了圖文並茂的宣傳手冊。針對居民們提出的“如何區分普通衰老與認知障礙”“日常如何鍛煉大腦”等問題,志願者們都一一給予了詳細解答。
在“認知篩查”區,志願者為有需求的居民進行了專業的初步認知篩查。通過一對一的交流與評估,幫助居民了解自身的認知健康水平,並對存在潛在風險的居民提出了及時就醫、主動干預的建議。對於行動不便、未能到場的老人,志願者還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上門,將科普知識與關懷送到家中,實現了服務的“零距離”。
社區負責人表示,此次與青年志願者們的合作非常成功。活動不僅為社區老年居民帶來了實用的健康知識和初步篩查服務,更重要的是,它喚起了整個社區對認知障礙問題的重視,提高了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識。未來,社區將繼續與各方力量合作,持續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共同建設一個健康、和諧、關愛老人的美好家園。(杜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