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暢聯成德眉大件運輸 客運碼頭直通黃龍溪

眉山港“修訂版”出爐 打造成都都市圈通江達海第一港

2025年07月31日08:10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眉山港“修訂版”出爐 打造成都都市圈通江達海第一港

  清晨的岷江水面薄霧輕籠,彭山市民張先生習慣性地駐足岸邊,關注著水位的細微變化。就在這片水域上,正傳來岷江航運梯級開發“首級工程”——尖子山航電樞紐工程的捷報:柴油發電機備用電源調試完畢,泄洪閘固定卷揚式啟閉機實現雙電源供給,工程已正式具備蓄水條件。

  與之呼應的是,眉山市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印發《眉山港總體規劃(修編)》(以下簡稱《規劃修編》),標志著眉山港在打造“成都都市圈通江達海第一港”的征程上邁出堅實一步。根據規劃,眉山港未來將迎來20~160客位的旅游客船、40~100標箱的集裝箱船及500~1000噸級的干散貨船,不僅能為成都、德陽、眉山裝備制造產業提供大件運輸服務,更將設置客運碼頭銜接成都黃龍溪古鎮,串連起成眉沿線特色文旅資源。

  眉山港怎麼建?

  布局“一港六區、一江四湖”

  眉山港作為《四川省內河水運發展規劃(2023—2035年)》中的一般港口,有著多重關鍵定位——它是成都都市圈通江達海第一港,是成都都市圈“鐵公水空”多式聯運唯一港,也是四川重裝運輸的中轉通道。

  如此重要的港口,其建設規劃備受關注。“2019年《眉山港總體規劃》獲批,而此次印發的《規劃修編》,是結合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等國省戰略進行的調整。”眉山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修編共規劃6755米宜港岸線,其中已利用岸線1280米,規劃新增岸線5475米。在貨運岸線方面,共有3段,分別是川滇藏貨物陸水轉運中心、張坎和黑龍場作業區,總計2715米,其余岸線主要服務於旅游客運及港口支持系統。此外,全港還規劃了8處錨地。

  從空間布局來看,結合港口交通條件、城市空間規劃、產業集群分布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等特點,眉山港被劃定為彭山、東坡、青神、仁壽、洪雅和丹棱6個港區,形成“一港六區、一江四湖”的空間發展格局。

  預測數據顯示,到2030年和2035年,眉山市的港口貨物吞吐總量將分別達到490萬噸和780萬噸,貨種主要包括礦建材料、非金屬礦石、化工原料及制品、機械設備及電器、鋼鐵、糧食、建筑材料及制品等。同時,水上客運吞吐量也將分別達到204萬人次和328萬人次。與之相匹配的是,到港船型預計為20~160客位的旅游客船、40~100標箱的集裝箱船以及500~1000噸級的干散貨船。

  “公鐵水”多式聯運

  川滇藏貨物陸水轉運中心完成選址

  依據《規劃修編》的空間布局,與成都接壤的彭山港區被賦予重任,其重點規劃建設的川滇藏貨物陸水轉運中心,定位清晰且意義重大。

  在建設規劃上,川滇藏貨物陸水轉運中心擬建1個大件泊位及10個1000噸級通用泊位,主營業務涵蓋集裝箱、大件運輸、散貨和件雜貨。同時,通過作業區鐵路專用線、港區集疏運道路等對接中歐班列成都國際鐵路港(眉山輔港),聯動眉山國際鐵路港、G245國道、成樂高速等,構建起高效的“公鐵水”多式聯運體系。

  從物流角度看,水路運輸承載力更大、成本更低。數據顯示,水運噸公裡平均運費約為鐵路的四分之一、公路的十五分之一。成都某大型汽車制造企業的負責人算過一筆賬:“如果通過彭山港區的水運,再銜接‘公鐵水’多式聯運體系,一年下來,能為企業節省上千萬元開支。而且水運的運量大,一次能運輸的貨物量是公路運輸的好幾倍,極大地減少了運輸次數,也降低了物流調度的難度。”

  “川滇藏貨物陸水轉運中心是距離成都最近的水路綜合性港口,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規劃選址,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眉山市彭山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將充分滿足成都市汽車制造業、德陽市的重裝制造業、眉山市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等適水貨物運輸需求,進一步強化區域物資轉運樞紐功能,助力成德眉資產業協同發展。

  打造旅游客運碼頭集群

  都市圈“水路+旅游”網絡逐漸成形

  眉山與成都山水相連、文化同源,與成都共建國家級天府新區,更是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大峨眉國際旅游區的核心板塊。岷江之水,從成都流經眉山,經過江灘公園、芙蓉島公園、二江寺橋、黃龍溪古鎮、彭祖山景區、江口沉銀遺址公園等近30處景點景區,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旅游線”。

  記者了解到,《規劃修編》將依托彭祖山、江口沉銀博物館、神木園、漢陽古鎮、中岩風景區等核心文旅資源,建設旅游客運碼頭集群,打造成都都市圈“水路+旅游”融合發展的綜合服務網絡。

  其中,眉山天府新區將設置毛家渡客運碼頭,與成都黃龍溪古鎮成功銜接,進一步助力成眉岷江旅游航線的打造。“8月蓄水后,水位要從海拔413米漲到426米了!”站在彭山岷江尖子山航電樞紐工程現場,中國能建葛洲壩機電公司所屬眉山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黃宏志指向江面,眼裡滿是期待。這裡將崛起一片6平方公裡的開闊水面,十多公裡的岸線串起黃龍溪古鎮、江口沉銀博物館、彭祖山等景點。

  水波蕩漾處,盡是游人向往的風景。彭山文旅局工作人員對著規劃圖細細打磨:從黃龍溪到江口沉銀博物館,再到三蘇故裡,20到160客位的各色游船將穿梭其間。“以后在這裡,既能乘舟尋古,也能臨水休閑。多層次的設施布局,正滿足人們對水上旅游的萬般想象。”(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歡 制圖 江蕊鬆)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