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賺錢?上百人被莫名扣款
律師:相關經營者的行為嚴重侵犯消費者財產安全權

瀏覽短視頻時,突然彈出“走路賺錢”“免費領紅包”等極具誘導性的信息,點擊后按操作提示輸入手機號或驗証碼領取權益時,卻被直接扣款798元。近日,四川省消委會、成都市消委會接到124起類似投訴,涉及的多為老年人,分布於全國22個省市,涉訴金額10萬余元。
“妙映”APP騙你沒商量
記者了解到,這些投訴都指向成都燦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偉正耀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芳芳園嶼科技有限公司。投訴者被扣款的798元,經查詢顯示是購買了所謂的“妙映”APP會員。然而,就在投訴者想要退款時,客服電話卻長期無人接聽,接通后也會以“會員權益已生效”為由拒絕退款。
消委會工作人員調查發現,知名短視頻、自媒體等平台發布的這些“走路賺錢”“免費領紅包”等彈窗廣告或推送鏈接,內容純屬子虛烏有,目的僅僅是欺騙誘導消費者點擊進入下一級頁面。一旦消費者點擊,按要求輸入手機號后,頁面上的電子告知書或電子協議通常都是自動勾選的。隨后,系統進一步觸發APP下載或進入小程序,通過人臉識別支付或自動填寫所接收的驗証碼自動扣款,重復登錄會被重復扣款。
此外,這類APP還要求消費者授予諸如“讀取短信”“讀取相冊”“讀取通訊錄”等手機隱私功能權限,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
擅自扣款涉多重違法
四川錦東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張雄飛認為,“妙映”APP相關經營者的行為涉嫌多重違法。首先,其通過“走路賺錢”“免費領紅包”等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點擊,在頁面中設置自動勾選協議、隱瞞扣費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其次,以獲取隱私權限、自動填寫驗証碼、人臉識別支付等方式擅自扣款,且二次登錄仍會重復扣款,違背了公平交易原則,構成強制交易,嚴重侵犯消費者財產安全權。
四川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要小心“賺錢”紅包”等誘惑,謹慎點擊閱覽不明信息,切勿輕易輸入手機號及驗証碼,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導致資金損失。同時,可定期檢查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支付工具的自動扣款和免密支付功能,謹慎開啟人臉識別支付權益,盡量減少授權,降低被盜刷風險。“驗証碼等同於支付密碼,絕不向陌生頁面或他人透露,避免被惡意扣款。”四川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建議,如遇誘導扣款,立即保存信息截圖、扣費短信、支付記錄等証據,第一時間聯系商家或平台要求退款。若協商未果,可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李可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