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民生路 拓寬產業路
——來鳳鄉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修繕一新的龍鴛路(來鳳路段)。閆凱攝
要想富,先修路。近日,在資陽市安岳縣來鳳鄉馬蹄村,村民康軍華望著眼前修繕一新的龍鴛路(來鳳路段),臉上笑開了花。“雨天泥漿到處濺,晴天灰塵滿天飛……”回想起該路段此前的狀況,康軍華不禁感慨,“現在路寬了、地平了,我們心也不‘堵’了。”
據了解,龍鴛路(來鳳路段)全長4.2公裡、寬5.5米,已有20多年的“高齡”。該路段不僅是連接來鳳鄉與毗鄰鄉鎮的交通要道,還承擔著農副產品運輸的重任。由於年久失修,加之過往重型貨車的長期碾壓,路面逐漸出現裂縫、塌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村民出行和農副產品運輸。
轉機出現在今年3月。來鳳鄉黨委政府堅持“民生無小事”理念,一方面主動對接縣級有關部門,成功爭取到道路維修項目﹔另一方面多次組織鄉、村兩級干部開展走訪活動,精准掌握村民對道路改造的實際需求,為后續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3月底,這條承載著鄉愁與期盼的老路終於破土動工。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原本狹窄的村道煥然一新,路面拓寬至6米,平坦整潔。附近的村民們還自發組成“道路保護小隊”,每天輪流巡邏,義務清掃路面。目前,道路處於養護階段,預計7月底將正式通車。
與此同時,另一條產業振興的“黃金路”也在來鳳鄉延伸發展。
在團建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丹正忙著裝車,200桶金黃透亮的菜籽油整齊碼放,即將通過“以購代扶”模式發往資陽市。“這一車,都是市審計局職工採購的,每一年我們的幫扶單位市審計局、市現代農業發展集團公司,都通過‘以購代扶’為我們解決不少農產品銷售難題,為老百姓帶來了不少收益。”盡管忙得汗流滿面,但這名女支書仍然干勁十足。
“這是我們村產業振興的新突破。”據王丹介紹,今年團建村規模化種植了600余畝優質油菜,依托村辦榨油坊採用傳統熱榨工藝,最大程度保留菜油醇香。為確保品質可追溯,每桶油都貼有“身份標簽”,詳細記錄加工人員信息,讓消費者吃得明白、買得放心。
談及未來發展,王丹信心滿滿:“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我們將著力打造‘團建村’菜籽油品牌。”下一步,該村計劃通過“線下+線上”雙渠道銷售模式,進一步拓寬市場渠道﹔同時探索精深加工,開發系列衍生產品,讓這條“黃金產業鏈”真正成為村民的致富路。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鳳鄉堅持民生實事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來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永紅表示,接下來,當地在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打造糧油輪作、糧蔬套種等特色農業產業的同時,同步實施道路提升、水利設施改造等民生工程,讓群眾既鼓起“錢袋子”又改善“好日子”,不斷走出一條具有來鳳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閆凱、張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