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敘州:巡察監督立行立改筑牢“責任堤壩”

![]() |
巡察組工作人員在紅春水庫測量泄洪道牆體。敘州區委巡察辦供圖 |
“水泥標號必須達標,每一處縫隙都可能成為潰堤的導火索……”近日,宜賓市敘州區委第四巡察組副組長侯洪波帶著卷尺、檢測儀在紅春水庫現場俯身測量牆體厚度,敲擊牆面檢查密實度。
今年4月,敘州區委第四巡察組在對區水利局開展常規巡察時,將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列為監督重點。在紅春水庫現場,巡察人員發現泄洪道一側牆體嚴重垮塌,泥土碎石堆積堵塞排水通道。“山體滑坡后牆就塌了,一直沒人修,眼看汛期到了,我們整夜睡不踏實。”周邊村民的擔憂讓巡察組意識到,這不僅是一處物理隱患,更是監管責任的缺位。
“安全防線失守,誰來為群眾生命財產負責?”在區水利局會議室,巡察組組長指出問題嚴重性,“汛期還有不到1個月,若遭遇強降雨,排水不暢引發潰壩,后果不堪設想!”賡及巡察組向區水利局下發立行立改建議書。區水利局聞令而動,第一時間組建專業團隊實地勘查,聯合水庫所在地鎮政府制定“清障、固基、重建”三步走方案。施工過程中,區水利局安排技術人員到現場踏勘,根據水庫左側因山體滑坡導致溢洪道局部阻塞影響行洪的問題,制定整治方案。為搶抓工期和確保溢洪道牆體質量,工程技術人員蹲點現場把關每一道工序,僅用1個月時間,一道嶄新的泄洪道堤壩便搶在主汛期前完工,為周邊群眾撐起“安全堤壩”。
紅春水庫的整改並非終點。區水利局以此次問題為警示,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水利工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對12處水利設施進行“全面體檢”,集中解決了防汛安全管理責任人公示牌陳舊、部分設施老化等5項突出問題。通過建立健全定期巡查、責任到人等長效機制,推動水利安全管理從“被動整改”向“主動防控”轉變。
“巡察不僅要修補看得見的‘垮塌牆體’,更要筑牢黨員干部心中的‘責任堤壩’。”敘州區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發揮巡察利劍作用,緊盯民生領域風險隱患,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守護群眾。(單毅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