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磽磧剪牦牛毛季:藏族勇士與牦牛的“力量之舞”

2025年07月15日13:55 |
小字號

近日,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寶興縣磽磧藏族鄉莫斯背牧場,隨著一聲號令,磽磧藏族鄉年度盛事——牦牛剪毛季拉開序幕。作為雅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項延續千年的傳統技藝,正以其原始的生命張力見証著人與自然共生的永恆智慧。

牦牛群浩浩蕩蕩入場,壯碩公牛挺立外圍,犄角如冷兵器般森然指向圈外,幼崽被密實地護於身后,古老的防御陣型自然天成。藏族勇士們雷霆出擊。陳景源與漢子們先利索分割牛犢,再合力壓制壯碩公牦牛。牧民們緊跟其后,疫苗與標記一氣呵成。“這是先祖教會我們與牦牛對話的方式。”陳景源說道。

當壯牛倒地一刻,早已手持锃亮剪刀的藏家“阿妮”們立刻上前。她們伏身操刀,整套動作輕快利落。不到幾分鐘,牦牛便卸去厚重“外衣”。一剪下去,便是珍貴牛毛的收獲,牦牛藏身御寒的積累化為財富。

這些帶著牧草清香的厚毛,隨著織機的轉動,在“阿妮”們將指尖化作柔韌毛線,再被制成毛毯、衣服、飾品等,再次與牧民朝夕相伴。同時,創造性衍生出了另一項市級非遺項目——磽磧花腰帶編織技藝。而在“能卡曼”工作室,年輕設計師正將傳統牦牛紡織品轉化為充滿時尚感的現代家居用品。“當傳統技藝從生計手段升華為文化標識,如何更好地守住並活化這份文化基因,是我們始終在思考的課題。”縣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暮色漸濃,褪去冬衣的牦牛群躍向草場,這場川西高原的“力量之舞”落下帷幕。它不只是為牦牛卸下沉重,更以奔涌的生命協作,將千年共生智慧織進了牧民的血脈和青山的筋骨,定格成一幅深沉的非遺畫卷。

記者:李媛/張洪梅

來源:寶興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