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青年 | “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鐘誠:赤子之心 為母校續寫油氣傳奇

在科技創新的浩瀚星空中,有這樣一顆璀璨的星辰:他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以赤子之心毅然回到母校西南石油大學,投身於非常規油氣開採的前沿領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攻克祖國非常規油氣開採關鍵化學技術難題,為國家能源安全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他,就是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鐘誠。
1991年出生的他,本科畢業論文被導師陳世加教授夸贊為“從教二十年來最出色的成果”﹔碩博期間以全額獎學金成為了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士Daniel S.Alessi教授的首位中國弟子﹔博士后階段在我國南海參與完成國內產業鏈制造的首套工作級遙控潛水器(ROV)深海深潛首試任務,並成為了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首位斬獲香港研資局博士后獎學金殊榮的學者。
今年7月,鐘誠被授予“四川青年五四獎章”。作為本屆唯一一位石油科研與教育領域的獲獎者,他說,“國家的信任與母校的支持,是我科研征途上最堅強的后盾,我會竭盡全力向祖國和母校交出滿意的答卷。”
“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鐘誠。受訪者供圖
心懷祖國 投身科研前沿
2016年,國家“科技三會”提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戰略部署點燃了鐘誠的科研熱情。他敏銳地意識到,含深層超深層在內的非常規油氣開採將是未來油氣資源開發的主戰場,便迅速投身該領域的研究,開啟了長達數年的科研探索之旅。
“油氣科研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主戰場。”鐘誠說。
在海外求學期間,鐘誠深刻認識到綠色高效開採對油氣田長期高效與穩定開發的重要性,尤其是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開採領域。他深知,傳統油氣田的化學技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需求。於是,他從儲層及環境效應的全生命周期角度進行一體化研究,將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生物組學、油氣田化學與油氣田開發工程理論和技術的交叉領域。
鐘誠認為,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模擬實驗,他揭示了非常規油氣開採工作液對儲層與環境的傷害機制,研發了更清潔、低傷害的工作液體系,成功提高了非常規油氣開採整體效率,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青年學者的卓越風採。
鐘誠向團隊學生介紹學校新引入的先進實驗設備。袁唯茜攝
響應號召 傳承報國精神
博士畢業后,鐘誠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戰略,赴香港師從海洋生物科學領域專家錢培元教授開展博士后研究。“在港期間,錢培元老師對我的科研能力與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塑造與提升。不僅如此,錢老師毅然選擇從加拿大回到剛建校不久的香港科技大學任教這一舉動,更是堅定了我學成歸國、報國的決心。”鐘誠回憶。
2022年底,面對國內外高校與企業的盛情邀請,母校的一封郵件,讓鐘誠立馬做出了決定。他說,“母校的悉心培育,使我有機會在國際油氣科技領域嶄露頭角。如今,我應用我多年積累的前沿理論與技術,為母校創造更多科學突破、培育更多油氣新生力量。”
鐘誠與團隊學生進行學術討論。袁唯茜攝
回到母校后,鐘誠心中依舊埋藏著“向地球深部進軍”的種子。於是,他主動請纓加入郭建春教授領銜的非常規油氣開採團隊。在團隊的悉心培育與支持下,開啟了在深層超深層及非常規油氣開採關鍵化學技術領域的深耕細作。
攻堅克難 打破技術壟斷
由於深層超深層復雜的地質條件,鐘誠的這項科研任務在世界范圍內的相關案例極少,是世界級油氣科學與開採工程難題之一,能否實現技術突破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命脈與經濟效益。他幾乎從零開始,“兩年內,我從孤身一人探索,到成功組建起一支擁有共同信念且專業過硬的研究小組﹔從實驗室的空無一物,到如今引入多台國際領先的大型先進設備。這一系列變化,都源於國家、學校以及科研團隊對我研究的高度重視、充分信任和全方位支持。”
針對深層超深層油氣開發中面臨的高溫、高壓、高鹽等極端環境,以及西方技術壟斷、文獻和經驗的匱乏、實驗進度的停滯等問題,鐘誠借助學校搭建的高質量校企合作平台,主動帶領隊伍奔赴相關合作單位開展實地勘察,夜以繼日地堅守在科研一線。他積極將研發成果應用於實際場景,通過這種方式高效地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推動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高質量轉化。
通過不懈努力,鐘誠及其團隊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研發的耐高溫、超降阻、加重等系列高性能特種工作液及核心材料,打破了國外在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壟斷,為我國多個大型非常規油氣盆地以及深層超深層的全面科研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與技術支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石大方案”。
憑借這些國內外優秀成果,鐘誠入選了國家級、省部級的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成為了西南石油大學首位入選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青年學子。
鐘誠指導團隊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袁唯茜攝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鐘誠深知“育人”與“科研”同等重要。他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科研+興趣”的碰撞激發學生科研熱情,堅持亦師亦友的教育理念。在獲得“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后,鐘誠表示,“我的責任大於我的榮譽,未來我將更加踏實、努力、堅定地向前走,以三重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作為科研工作者,繼續突破非常規油氣開採‘卡脖子’難題,向世界展現中國科技力量﹔作為教師,扎根西部並帶領學生深入科研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把青春獻給祖國能源事業’的誓言,為祖國培養更多心懷‘國之大者’的青年人才﹔作為祖國建設的一份子,用專業與熱忱服務社會,用科技成果回饋祖國大地。”
從海外學子到科研先鋒,從能源報國到立德樹人,鐘誠以赤子之心詮釋了新時代科技青年的使命擔當。未來,他依舊會懷揣對科研的熱情,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貢獻更多力量,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奮進,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袁唯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