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將商業航天列為未來產業的“一號工程”

人民網成都7月8日電 (朱虹、實習生王雨欣)今日,在“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西昌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楊川介紹了西昌作為中國航天城未來的發展布局。
楊川說,西昌將商業航天列為未來產業的“一號工程”,發展商業航天具備“近、多、長”三大核心優勢。“近”是指離組建55年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該中心在國內發射次數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是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為西昌發展商業航天提供獨一份優勢。“多”體現在資源富集,地處攀西裂谷成礦帶,坐擁鋼鐵、釩鈦、稀土等航天制造業關鍵礦產,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特別是提煉鈦所需的重要礦物原料金紅石儲量居亞洲第一。“長”指產業鏈長,西昌聚集了釩鈦稀土產業集群,且具備強大研發實力,有利於發展宇航級釩鈦金屬新材料。西昌在發展商業航天產業上佔天時、得地利、擁人和。
據悉,《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明確以成都都市圈、涼山州為雙核引領,構建協同的發展格局,賦予西昌“建設西部商業航天港,打造商業航天聚集區”的戰略定位,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目前,西昌航天高端智造產業園規劃面積5200畝,當前已完成整體規劃編制,產業落地成果顯著。深圳魔方衛星落地建設衛星工廠完成建設進度70%,預計年底前實現首顆衛星下線﹔陸海空間“西昌衛星遙感雲服務平台”等項目已投入試運營﹔星河動力“星箭一體交付中心”、地衛二和中科宇航火箭衛星項目加速推進,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未來,西昌將全力構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發射服務—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產業鏈生態圈。一方面將精准聚靶向引進科研與生產並重的領軍企業,發展衛星、火箭及組件制造、衛星應用服務等核心產業﹔同步推進清華大學暗物質實驗室、天府邛海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實現火箭衛星原位制造,打造火箭制造到發射“一小時交通配套圈”。另一方面,挖掘航天科普、航天文創等資源,培育太空生物制藥、太空育種等航天新業態。力爭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規模,航天制造、總裝測試能力初步形成,初具發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顆星的年發射能力和千億元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同時,還將用好西昌發展低空經濟的有利條件,推進深空(航天)低空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商業航天業態,增強西昌商業航天產業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