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累計落地保稅維修項目超280個——
“修全球”,生意如何越做越大?

![]() |
永川綜保區是全國第152個、重慶第6個綜保區,規劃面積1.11平方公裡,建設保稅加工、檢測維修等功能區。圖為永川綜合保稅區一景。 |
![]() |
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內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機庫內對飛機進行保稅維修。 |
保稅維修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業務規模、維修范圍正不斷擴大。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出台了第一批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產品目錄,符合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飛機、船舶等高附加值產品保稅維修業務。截至5月,全國已累計落地保稅維修項目280多個。保稅維修有啥特色?政策為何加力支持?
修什麼?
——國際貿易中的資本品,如飛機、船舶等,以及手機等附加值較高的消費品
保稅維修有一個形象的稱呼——“修全球”,是指企業以保稅方式將存在部件損壞、功能失效、質量缺陷等問題的貨物從境外運入境內進行檢測、維修后復運出境的外貿業務模式。
在浙江杭州,這門生意如今越做越大。日前,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錢塘區分公司成功完成首筆貨值超140萬元的熒光檢測儀保稅維修業務。“這一業務的順利推進,不僅能讓境外客戶降低售后成本,還幫助我們通過積累產品性能數據反哺自身研發,提升制造工藝。”該公司關務經理馬麗麗說。
“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保稅維修新業態發展,促進豐富綜合保稅區業態功能,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杭州海關所屬錢江海關綜合二處副處長俞悅說,錢江海關加強對企政策宣講和業務指導,運用數字化手段實時掌握維修貨物和料件進出區等數據,推動保稅維修業務規模持續做大。數據顯示,今年1—5月,杭州綜合保稅區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達到2793萬元,同比增長46.4%。
保稅維修,修什麼?
據介紹,國際貿易中有一些資本品,比如計算機、飛機、船舶、醫療器械,這些產品的附加值很高,國際貿易金額大﹔還有一些不是資本品,是消費品,比如說手機,上萬元、幾千元的手機壞了、質量有缺陷了、功能失效了,怎麼辦?這些產品如果因為出了點問題就直接淘汰、報廢,是不經濟的。對此,國際貿易中把這些資本品和一些附加值比較高的消費品從境外運輸到境內,但不用交進口稅,在境內進行檢測和維修,修好了以后再運出去。
“保稅維修對我們這樣的出口企業來說,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安徽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表示,公司生產的觸摸屏、液晶顯示模組等主力產品近年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越來越多認可,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但以往對於需要回國內維修的產品,主要採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維修后再出口,不僅需要辦理進口許可証件,還需要繳納進口稅款,維修周期長、成本高。如今,公司依托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顯著降低海外產品售后維修費用,進一步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正發生變化,出口高附加值產品較多,對保稅維修業務發展需求越來越大。”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保稅維修,對提供這一服務的出口企業來說是有利的,對國外用戶也是有利的,有助於中國企業提升售后服務能力,延長價值鏈,也有助於保持客戶黏性。
哪裡能修?
——從綜合保稅區擴展到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的區外試點區域
隨著市場需求增加,保稅維修的地域范圍正在擴大。
6月29日,一架A320飛機被緩緩拖入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有限公司停機坪等待后續維修,這標志著四川首單區外保稅維修業務成功落地。空客成都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區外保稅維修試點投運后,僅此次一架飛機入境維修就節約了約4000萬元的擔保額度,極大減輕了企業運營壓力。
據介紹,區外保稅維修與此前區內保稅維修的突出差別在於:前者可以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后者則是在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這一業務。2023年1月,浙江在全國率先試點區外保稅維修,此后越來越多地方開始試點跟進。
去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區外保稅維修試點項目落地,開展康明斯發動機全球保稅維修業務﹔今年1月,海南省首個區外全球保稅維修業務試點落地,開展海洋物探設備等產品的全球保稅維修業務﹔3月,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區外全球保稅維修產品出貨,標志著全國首筆區外單晶硅片全球保稅維修業務順利開展。
專家分析,保稅維修最初只能在綜合保稅區裡進行,但一般的綜合保稅區面積比較小,隻有幾平方公裡,像船舶維修等業務需要較大面積,這就需要在更大范圍內試點推進保稅維修業務。而區外保稅維修的開展,讓保稅維修有了更大的經營空間和發展潛力,更多市場主體可以集聚到一起,形成規模效應。
地方更大,可修的產品也多了。2020年,商務部等3部門印發《關於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維修業務的公告》,明確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可開展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通訊設備、精密電子等產品的維修業務,並公布了第一批維修產品目錄。此后,3部門分別於2021年、2024年公布新的目錄,增加航空器內燃引擎、飛機用起落架、無人機、B型超聲波診斷儀、汽車變速箱、投影儀等產品。
前不久,福建廈門的保稅維修業務迎來新變化:全國首個“非自產醫療機械保稅維修業務”試點獲批落地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內的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標志著廈門自貿片區擴大了醫療機械保稅維修業務范圍,實現從保稅維修自產產品延伸到可維修全球同類產品。
“試點獲批前,我們只能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維修產品目錄內的本集團自產產品保稅維修。如今可以承接其他跨國公司生產的產品維修項目,這將對我們業務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企業預計每年可增加約5萬台的維修業務量,年營業額新增約5000萬美元。
發展提速
——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兩頭在外”業務試點增加
如何進一步推進保稅維修業務發展?各地正推出更多政策舉措。
在上海浦東,保稅維修為當地外貿持續增添動力。為促進保稅維修業務發展,浦東新區今年開始實施《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保稅維修業務發展若干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規范保稅維修的地方性法規。
據介紹,這部法規最大的創新是對國家規定的保稅維修業務開展區域和種類作了變通拓展。比如,規定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除了可以開展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內業務,還可以試點開展目錄外“兩頭在外”(維修貨物的來源和去向均在境外)保稅維修業務,這為推動加工貿易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外貿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賽道和機遇。“浦東新區法規的實施為公司業務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將進一步拓展企業開展保稅維修的業務場景。”科醫人(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工廠總經理韓強說。
在廣東,保稅維修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日前發布數據,今年1-5月,廣東省保稅維修進出口額增至217.7億元。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分署將會同省內海關不斷加大保稅維修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保稅維修相關資質,全力保障通關便利化,助力廣東企業打造“全球維修中心”“全國維修中心”,推動廣東保稅維修業務進一步提檔升級。
相關部門也明確表示將繼續推動保稅維修創新發展。商務部去年11月印發通知,明確提出研究出台新一批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第二批自貿試驗區“兩頭在外”保稅維修產品目錄,新支持一批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外“兩頭在外”保稅維修試點項目、綜合保稅區內“兩頭在外”保稅再制造試點項目落地。
“准備出台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管理規定,還要持續擴大維修產品范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一些制度創新成果。”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