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石刻、曲劇等走進安岳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有新徑

2025年07月07日16:3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安岳縣各學校廣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安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岳縣各學校廣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安岳縣委宣傳部供圖

自2025年2月起,在資陽安岳,一場緊扣“安檸石光﹒岳傳經典”為主題的生動實踐蓬勃開展。截至目前,全縣已有逾60%的中小學深度參與,累積開展文化講座42場、社團課程107節、實踐活動54次,惠及師生4.1萬人次,將石刻、曲劇、書畫、中醫藥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寶,轉化為滋養學子成長的豐厚養分,探索出一條“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承新路徑。

校園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應成為文化熏陶的“第一課堂”。安岳縣各學校匠心獨運,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的每一處空間。步入九韶小學,樓道轉角的中醫文化角與屋頂的藥材種植園,無聲傳遞著中醫藥的智慧﹔樂至街小學的曲劇文化牆,圖文並茂地講述著安岳曲劇的源流與魅力﹔實驗中學的“尚美”書畫天地,筆墨紙硯俱全,水墨飄香﹔岳石小學的石刻主題地畫與操場設計,讓千年石刻藝術躍然眼前﹔龍台小學的紅色文化長廊與融入地方元素的傳統游戲區,讓歷史變得可觸可感……這些精心營造的環境,讓學生在日常行走坐臥間便能感知文化、親近傳統,校園本身成了一部立體鮮活的“文化教科書”。

如何系統傳承傳統文化知識?安岳縣摒棄簡單灌輸,將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課程體系,構建起多元化的學習平台。岳石小學開發階梯式石刻校本課程,低年級感知欣賞,中高年級在安岳石窟研究院專家指導下深入研習技藝﹔九韶小學巧妙地將中藥識別、炮制融入勞動教育,並通過藝術課程引導學生用繪畫、征文表達對中醫的理解﹔實驗中學依托專業工作室,實現了中國畫、篆刻等書畫興趣課程的全覆蓋﹔樂至街小學的“螢火梨園”曲劇社團、賈島小學的“史志小小講解員”社團等,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化、沉浸式的非遺與地方史學習平台。這些課程不僅傳授了石刻造像藝術、曲劇唱腔、書畫技法、中醫藥常識等具體的知識與技能,更引導學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歷史脈絡,為文化傳承奠定了堅實的認知基礎。

文化傳承的生命力在於實踐與認同。安岳縣各學校精心策劃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化理解、升華情感。九韶小學設置中醫體驗區,學生親手種植、養護、加工藥材,在“認識中藥材”等活動中感受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樂至街小學舉辦首屆校園曲劇文化節,並承辦“行走的非遺課堂”研學,讓曲韻悠揚回蕩校園﹔岳石小學的石刻文化藝術節結合AR技術,組織學生及家長代表實地參觀石窟數字中心及圓覺洞景區,讓古老石刻煥發新光彩﹔實驗中學的“墨韻安實”書畫月、龍台小學的“薪火相傳”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異彩紛呈。這些活動不僅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傳承實踐的練兵場。學生們在動手實操、舞台表演、藝術創作、講解服務中,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將文化認同升華為自豪感與責任感。

安岳縣“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成功構建起“知、情、意、行”融合互促的育人生態,其深遠價值不僅在於讓學生系統掌握了石刻、曲劇、書畫、中醫藥等本土文化的知識與技藝,更在於深刻喚醒了年輕一代對家鄉文化根脈的情感認同與守護自覺。

接下來,安岳縣將持續深化“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以活動為載體,守護地方文脈,滋養學子鄉土情懷,奮力書寫傳統文化傳承新篇章。(易奎西)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