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西昭高速公路建設跑出“加速度”

——SG7標東河區段施工任務全部完成

2025年07月02日19:3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一號橋。中鐵六局供圖
一號橋。中鐵六局供圖

在廣袤涼山腹地,廣大建設者們奮戰當“夏”,全力推進西昭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提質。7月2日,該條公路建設取得最新進展,西昭高速公路SG7標東河區段施工任務全部完成,標志著西昭高速公路距離即將通車又近了一步。

西昭高速公路是國家都勻至香格裡拉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是涼山州重要的扶貧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攀西經濟區便捷溝通相鄰省份(雲南)、打通對外通道的主要經濟干線和主要出入公路通道。

由中鐵六局承建的西昭高速公路SG7標段,連接了四川省西昌市與雲南省昭通市,途經多個重要縣區。項目分為東河和普詩兩個區段,線路全長11.41千米,東河區段主要施工任務為北山村1號特大橋、2號特大橋、3號大橋和峰子岩隧道“三橋一隧”的建設。

由於項目地處川西南橫斷山系東北緣,地表起伏較大,地質構造復雜,3座橋梁施工點又位於河道之中,為項目正常施工帶來了多重考驗。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中,鑽孔樁鑽進過程中不斷出現塌孔現象,並在清孔時出現孔底沉渣過厚的問題,中鐵六局西昭項目部立刻邀請專家進行現場勘探共同出謀劃策,制作出了三維立體“地質柱狀圖”,探索不同岩層的護壁方案,憑借超長鋼護筒直接“坐”入基岩,並確定了氣舉反循環法清孔工藝,一舉攻克了在九級地震斷裂帶鑽進直徑2.8米、孔深超40米樁基和清孔沉渣過厚的施工難題。同時,在墩柱施工過程中,高墩施工、水中樁基、承台及導流墩等諸多施工工序較為復雜,且區段內三座大橋均以35米的高墩為主,最高墩柱可達65米,為此,項目部採用鋼筋籠吊筋裝置新工藝和自行式液壓爬模新設備,不斷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建設進度。

在橋梁上部結構施工中,3座大橋均橫跨東河河谷,處於九級烈度地震斷裂帶上,超過40米的橋墩達220個。在架梁初期,施工場地狹窄、吊裝跨徑大、運輸距離遠……仿佛在螺螄殼內做道場,項目部制定了運輸、吊裝、架梁專項施工方案,多次進行安全架設演練,並通過復測墊石高程、規范安裝支座、調試提梁門吊及架橋機等方式,為安全有序進行架梁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在“移、運、提、架”過程中,項目部實施全過程旁站和監控,採用全站儀動態跟蹤測量程序進行監控校正,確保梁體與橋墩間誤差控制在2毫米之內,同時不斷調整原有架橋機作業區間、優化架梁全方位的施工面,並通過在龍門吊天車上配置變頻輔助系統、增設卷揚機雙控裝置等方式,提高梁體架設精度與效率,曾達最大日架梁7片,不斷刷新著施工進度條。

峰子岩隧道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位於地震烈度Ⅸ度區,抗震設防要求極高,洞內岩層極不穩定,隧道開挖中“岩變”現象時常發生,且其圍岩主要為泥質粉砂岩、粉砂岩互層,軟弱夾層發育,遇水極不穩定容易發生塌方。為順利推進建設,項目部採用地質雷達、超前探孔相互印証等方式,將爆破改為機械開挖及掌子面,進行初噴混凝土封閉等有效開挖途徑,實施加強支護、引排水處理等預防和控制措施,解決了洞口段‎偏壓、埋深淺、沖溝發‎育等難題﹔在地形起伏大、出水量大、山體變形大、作業面窄的施工環境中,項目部採用三台階預留核心土施工方法,提高工作面穩定性﹔同時,建立了信息化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形成了洞內視頻監控、安全隱患排除一體化的信息控制系統,通過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信息化,實現了對施工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管控,使工程安全、質量、進度全面受控,確保了峰子岩隧道如期貫通。

當前,項目部仍在聚焦西昭高速公路建設其他剩余工程量施工,大干快上、穩步推進,為全線貫通進行攻堅沖刺。西昭高速公路建設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西南公路運輸網,對外形成一條出川向南的新高速大通道,對支撐涼山州經濟發展、打造攀西經濟區和對外開展經貿合作、脫貧致富新通道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楊蕾)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