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村從“等客游”到“引客流”
2025年06月25日08:00 |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年畫村從“等客游”到“引客流”
德陽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
6月23日,2025年“萬千氣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題採訪組抵達德陽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時,看見一群背著畫具的孩子與扛著相機的游客擦肩而過——這個因綿竹年畫聞名的古村落,正以研學為紐帶,書寫著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故事。
漫步年畫村,最直觀的變化藏在細節裡:村集體搭建的“農閑握筆堂”內,曾經堆放畫稿的木架換成了整齊的畫桌﹔三彩畫坊的繪畫間裡,雕版與紙張的蓋印聲漸弱,取而代之的是研學老師的講解聲……
“變化並非偶然。”孝德鎮副鎮長李玥航介紹,去年當地接待年畫研學7萬余人次。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為孩子沉浸式學非遺買單,學校也將年畫研學納入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推動轉變的不只是市場。三彩畫坊總經理賈紅兵說:“近年來,非遺衍生品市場競爭激烈,綿竹年畫的IP知名度又‘圈內火、圈外冷’。”轉機就在研學上。“非遺需要活的消費場景。”李玥航說,研學不僅能帶來穩定的客流,還能讓游客在動手體驗中記住年畫的“魂”。為此,當地今年1月成立了研學平台公司,統一設計課程、對接客源。“上半年已接待研學超5萬人次。”
“我們正計劃在這裡引入更多新業態。”李玥航指著已經建成的年畫街坊說,未來這裡將打造成一個集民宿、手作市集等於一體的文旅綜合體,解決村裡“白天熱鬧、晚上冷清”的痛點。
從“賣產品”到“賣體驗”,從“等客游”到“引客流”,綿竹年畫村的蛻變,正是四川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當非遺與研學相遇、文化和旅游共生,那些傳承千年的老手藝,終將在新時代的土壤裡,開出更絢爛的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晉朝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