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都市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市級評審會落幕

6月20日,由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團市委、市文聯、少工委聯合主辦的“蜀風雅韻 天府丹青”第三屆成都市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市級評審會在成都市文化館開展。各賽事類別評審專家對入圍作品進行現場評審,甄選出495件作品入圍青少年書畫傳習大賽決賽,書畫教學課例推選最終獲獎名單正式出爐。
本屆大會自5月啟動以來,在全市青少年群體中掀起了研習中華傳統書畫藝術的熱潮。截至初評結束,累計收到13586件書畫作品及教學課例,參賽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以傳習促傳承”
15位專家評審集中亮相
在初評階段,23個區(市)縣、市直屬學校及市青少年宮以“線上征集+線下研習”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青少年用筆墨勾勒天府文脈,1375件書畫作品(含軟筆書法、硬筆書法、中國畫)與108件教學課例脫穎而出,入圍市級評審。不少作品以金沙文化、大熊貓文化及天府文化等為創作主題,將巴蜀文化符號與傳統書畫技法深度融合,展現“以傳習促傳承”的實踐成果。
本次評審會由青少年書畫傳習大賽市級復賽與書畫教學課例推選決賽同步開展,15位書畫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今年的書法教學課例呈現出三大突破,形成了‘以教促學、以學傳藝’的良性循環。”本屆青少年書畫傳習大賽課例推選活動中國書法類評審小組組長、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王興國表示,“一是‘文化解碼’意識增強,不少教師在課例中充分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種元素﹔二是‘情境建構’創新,讓學生在創作中感受深遠意境躍然紙上﹔三是‘分層教學’落地,針對不同學段設計了不同難度、不同意境的進階體系。”他認為,教師是文化傳承的擺渡人,隻有讓課堂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才能讓青少年在揮毫潑墨中,讀懂中華文化的精神要義。
“傳統題材當代表達”
495件作品入圍決賽
本屆大會以“蜀風雅韻 天府丹青”為主題,通過作品創作和教學課例並行的模式,推動書畫傳習與青少年美育深度融合。青少年書畫傳習大賽各類別評委會成員將書畫作品主題、筆法、風格布局、整體構圖等作為綜合評分的重要標准﹔書畫教學課例推選則更加看重教師教學過程的整體呈現,以及透過課例展示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書畫傳習大賽市級復賽中國畫類評審組組長、成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陳志才在結束評審工作后,對參賽畫作給予了肯定:“許多青少年的畫作在水墨創作中融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展現出‘傳統題材當代表達’的創造力。”他提到,評審不僅關注技法,更看重作品是否傳遞出東方美學思想和時代精神,“傳習的本質是讓孩子們明白,書畫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的載體。”
經過緊鑼密鼓的評審工作,本次市級評審最終甄選出495件作品入圍青少年書畫傳習大賽決賽,並最終評選出書畫教學課例推選的一、二、三等獎。本次評審會由四川省成都公証處全程現場監督,評審結果經過組委會工作人員的統計核算,公証處審核、存檔后將陸續進行公布。
據悉,本屆成都市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決賽將於7月中旬舉辦,並推薦優秀參賽者參加“文化傳承 強國有我”全省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余力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