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巴州優質醫療服務提升群眾健康福祉,讓群眾看病省心又安心

2025年06月20日15:2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今年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衛生健康局以“幸福八大工程”為抓手,通過一系列惠民舉措,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切實筑牢健康防線,守護群眾健康福祉。

破壁壘:檢查結果“一單通” 省錢省心

“以前跑醫院,換一家就得查一遍,錢花了,時間也耽誤了!現在好了,拿著衛生院的單子就能去大醫院看,省心!”近日,患者張先生拿著鼎山中心衛生院的CT報告單,直接在市中醫醫院得到了診斷,讓張先生臉上樂開了花。這得益於巴州區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政策。

巴州區衛健局工作人員介紹:“以前,因醫療機構之間技術標准、質量差異和信息化水平低等原因,未實際推進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而出現的重復檢查問題,不僅加重了患者的就醫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為了堵住這個“費錢又費事”的窟窿,巴州區將“整治重復醫療檢查檢驗、違規收費問題”作為群眾身邊具體實事全力推進,制定完善《加快推進巴州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方案》《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等制度機制,已實現胸部CT、腹部彩超、血常規檢查等222項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項目。巴州區轄區醫療機構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中受益的患者17005人次,累計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51余萬元,最大限度減少患者負擔。

“巴中市中醫醫院(巴州區人民醫院)是區域‘領頭雁’,已接入全市的檢查結果平台,實現了線上線下互認!”區衛健局醫政股的負責人說,“我們還將依托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加強信息化建設、資源共享,把轄區的醫療機構都‘並聯’起來,讓老百姓拿著檢查檢驗報告到醫療機構看病更方便了!”

據悉,巴州區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和擴容下沉,積極推進市中醫醫院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通過建立“固定派駐+組團幫扶+遠程醫療”服務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優質服務﹔建成區域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等5個醫療資源共享中心,實現檢查結果互認﹔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實現了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顯著提升,為城鄉居民的健康福祉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引活水:博士專家常駐,“家門口”挂上名醫號

“家門口就能看博士專家號?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平昌縣的徐先生是巴中市中醫醫院名醫館的第一批受益者。困擾他多年的脾腎兩虛,以前得專門跑成都,現在在名醫館“一站式”就搞定了治療方案。“還是省裡大醫院的博士給看的,太方便了!”老徐連聲感慨。

5月13日,巴中市中醫醫院名醫館開診,除了省腫瘤醫院的謝少華博士、張碩博士、羅雅軍博士,還有浙江義烏的陳繼杰專家等省內外博士專家與本院的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十幾位大專家共同坐診,看病像“開大會診”。

“我們這名醫館,‘含金量’高著呢!”據院方介紹,館內設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工作室1個,國家級、省級名中醫工作室4個,博士工作站4個,11個名醫診室。“開館后,已邀請20余名省內外專家坐診,實現‘周周有名醫,天天有專家’的中西醫協同診療體系。”

“這還只是開始!我們要把更多省內外的好專家‘請進來、留下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把看好!”巴州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巴州區將深入推進院校、院院、院地合作,加快融入‘成渝健康圈’,支持區級公立醫院與省內外知名機構持續開展深度合作,讓優質醫療資源‘引進來、留得住、用得好’,切實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接地氣:做實民生實事 健康服務“零距離”

“各位鄉親們,咱們今天來聊聊怎麼吃得更健康!”4月16日上午,在巴州區天馬山鎮獅子寨村“健康知識村村講·衛生惠民進萬家”活動現場,巴中市中醫醫院(巴州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中醫師楊鴻雁開始了生動的“三減三健”健康科普宣講。“減鹽有個小竅門:炒菜最后放鹽,咸味更明顯。家裡有高血壓的,更要注意控制,少吃腌菜、臘肉。”

“老師講得很接地氣,今后在飲食方面我們要盡量吃得清淡一些。”現場的群眾紛紛表示。

“農村健康知識普及,是塊‘硬骨頭’!”巴州區衛健局負責人坦言,“城鄉居民健康素養不均衡、慢性病多、好習慣難養成,問題不少。”為了啃下這塊骨頭,堅持開展“健康知識村村講”活動。“我們從2017年起,我們利用送衛生下鄉這一活動載體,一年一主題,推出‘健康知識村村講’活動,從‘合理膳食’到‘中醫中藥’,從‘健康習慣’到‘疫情防控’一講就是八年,累計舉辦92場,給12.5萬鄉親送去了‘健康經’。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全區居民健康素養從17.2%提升至32.92%。”

據悉,巴州區自“健康知識村村講·衛生惠民進萬家”主題活動啟動以來,創新採用“健康宣教+志願義診+基本公衛服務”模式,按照“區級集中示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村普及、重點人群全面覆蓋”的工作機制,採取“集中體檢+上門服務”的靈活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用得好”,讓健康福祉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有“厚度”。(王容、熊安金)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