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晚清三杰的百戰艱難看普通人的自我成就

——愛讀I DO周末閱讀分享會《晚清傳奇朋友圈》新書分享會在蓉成功舉辦

人民網 趙祖樂
2025年06月15日22:3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6月15日下午,由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天地出版社、文軒BOOKS·高新店承辦的愛讀I DO周末閱讀分享會2025年第四期活動在文軒BOOKS·高新店成功舉辦。本次分享會聚焦新書《晚清傳奇朋友圈》,該書作者馬青塵、馮俊龍,攜手成都市作協副主席盧一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黃博,在一個多小時的活動時間裡,以對談的形式分享了《晚清傳奇朋友圈》的寫作緣起、出版價值和現實意義等,給到場的一百多名熱心讀者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

割麥穗的十年:創作艱辛與精神傳承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內容精彩又富有啟發性。作者之一的馮俊龍首先深情回顧了創作歷程,他將這部十年磨一劍的作品比作“割麥穗”的艱辛而終有所獲的旅程。“那真是‘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煎熬,”馮俊龍動情地說,“面對滾滾麥浪,沒有欣喜,隻覺得是種‘刑罰’。但母親那句‘隻有把麥子收回家,才有鍋裡的饃饃香’,支撐我走過了無數創作難關。”他將這份堅持,與曾國藩強調的“人貴有恆”“敬勤”之道相提並論,並引用書中序言指出:“曾左李三人的故事,都不是傳奇天才一步登天的神話,而是普通人百戰艱難、自我成就的過程。”這份源於鄉土生活的朴素信念,成為他完成這部國內首部曾左李比較研究著作的精神動力。

新書分享會。主辦方供圖

新書分享會。主辦方供圖

合著者馬青塵則對馮俊龍的“恆心”表達了高度敬意。他坦言創作此書如同“騎著自行車上月球”,難度遠超預期,盛贊馮俊龍以非專業背景,憑借高度熱情和毅力,“思想吃苦、精神吃苦、創作吃苦”, 戒除了多年的煙酒習慣,完成了從史料搜集整理到創作的艱巨任務。馬青塵強調創作本書秉持著“如履薄冰”的態度,堅持“史實、史鑒、史心、史膽”,力求“言之有據、言之有趣、言之有理”。

盧一萍和黃博兩位嘉賓也分享了他們對作者“恆心”的觀察。盧一萍提及,從文學的判斷上來講,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非虛構作品。這部書算是馮俊龍的處女作,但第一部作品就表現出非常優秀的特質和重要的價值。黃博則以天賦並不出眾的曾國藩的一生成就闡釋了恆心和毅力對於成功的意義。

對三人“事功”的評價

圍繞書中核心“事功”,馬青塵提出了獨到見解。他將曾左李定位為“晚清傳統儒家士大夫精英的最后代表”,其共同點是:儒家文明在近代壓力下的掙扎、漢族士大夫對清廷的最后忠誠、體制內精英挽救王朝命運的最后努力。他進一步評判三人事功差異,“左宗棠保疆之功不朽,李鴻章近代化探索可憫,曾國藩的‘中興’本質是舊文明的回光返照。其中唯一沒有爭議、跨越時代局限的,是左宗棠的貢獻”。

曾扎根新疆多年的盧一萍,對書中刻畫左宗棠的細節印象深刻。他特別提到書中對左宗棠自比“今亮”(當今諸葛亮)的考証,以及通過其少年繪圖、晚年自嘲乃至“飛踢二品大員”的暴烈舉動等細節,立體呈現了這位“狂狷”英雄的復雜心理與精神傳承,感慨“英雄經得起千百次傳揚”。

“朋友圈”裡的智慧與“體溫”寫作

書名中的“朋友圈”概念成為現場焦點。馮俊龍透露,最初構思是寫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異同,是馬青塵提議引入“朋友圈”這一時代化概念,使曾左李之間“亦師亦友、亦友亦敵、時分時合、時遠時近”的復雜關系得以生動呈現,“像極了網絡時代的朋友圈關系,不但顯貴獨特,而且扑簌迷離”。他指出李鴻章是圈中“最活躍”者,並以1864年李鴻章為避嫌寧可得罪左宗棠也不願與曾國藩兄弟爭功攻打天京為例,說明其“智”(或“滑”)的處世之道。

盧一萍和黃博高度評價了本書的創作手法。盧一萍盛贊其開辟了非虛構寫作的“中間道路”,“既拒絕脫離史料的過度想象,也摒棄枯燥的史料堆砌”。他特別欣賞書中如曾國藩深夜抄書、左宗棠遠眺邊關等細節,“讓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時間刻度,而是充滿體溫的生命歷程”,稱這種“在事實褶皺裡觸摸歷史體溫的寫作”兼具史學庄重與文學感染力。黃博首先指出這部作品充滿了靈動和戲劇性﹔同時從比較史學角度,肯定了將三人置於同一框架下系統對比的突破性價值,清晰揭示了個人特質如何深刻影響其政治選擇與國家命運。

傳統文化的鏡鑒

在探討傳統文化對曾左李的影響及當代借鑒時,馮俊龍強調了“耕讀傳家”理念的延續性和“反省”對個人成功的關鍵作用。馬青塵則提煉出三位核心人物的精神遺產:曾國藩的“修身自律”(終身學習、道德自律)、左宗棠的“經世致用”(舍我其誰、敢想敢干)、李鴻章的“中庸權變”(辯証智慧,需警惕滑向犬儒)。他總結道:“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教條,而是‘在自省中革新,在務實中開放,在堅守中包容’的動態智慧。”黃博更將三人精神源頭追溯至宋代文化(宋學),指出程朱理學、經世致用思想及宋代軍事遺產(如岳飛精神)深刻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與行動。

讀者互動,擴展到職場與人生

在互動環節,讀者提問既涉及專業問題又緊扣現實關切。一名歷史愛好者率先向馬青塵老師提問:“我特別好奇您在收集整理史料方面,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秘訣’或者獨特方法?畢竟要比較研究三位大人物,這資料量想想就很驚人!”馬老師在回答中提及,選擇歷史資料首先要了解國家官方的歷史文獻,其次是知網上的內容,此外可以找一些優秀紀錄片。AI雖然掌握了許多資料,但是也有可能生成一些虛擬的資料,所以選擇的時候需要警惕和識別。

作者為讀者簽名。主辦方供圖

作者為讀者簽名。主辦方供圖

另一名讀者則拋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書中提到曾左李三位在處理復雜局面時,都免不了用些‘權宜之計’。但在現代職場裡,過於講究‘權宜周全’可能被貼上‘油膩’標簽。對我們這些職場小白來說,如果想從他們身上‘取經’,向誰學習才能走得‘順溜’又不失本心呢?”馮俊龍老師根據現實職場進行了回答,提出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在守住底線和本心的基礎上進行努力,無論成敗,都能贏得尊重。針對“書中左宗棠40歲前還是幕僚,曾國藩考了7次才中秀才,他們的‘大器晚成’對現在像我這樣容易焦慮的年輕人真是種安慰。但現實中很多人是‘卷不贏,也躺不平’,卡在中間很難受。從這三位的人生經歷裡,能學到哪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來破局呢?”這樣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馮俊龍老師通過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故事進行了回答,提出了堅忍,改變和敬畏的具體方法。

據悉,《晚清傳奇朋友圈》由天地出版社於2025年5月出版,是作家馬青塵、馮俊龍歷時十年完成的歷史著作,也是國內首部採用“比較史學”方法剖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三位晚清重臣事功和交際的歷史作品。該書通過“朋友圈”這一概念,將曾左李之間的關系具象化、現實化。在寫作手法上,該書秉承“歷史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的創作原則,通過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的命運沉浮,揭示了他們的人生際遇、關系真相與生存博弈,啟發讀者對歷史和傳統的深度思考。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