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風雅聚青神 東坡遺韻潤蜀鄉

2022年10月,眉山市青神縣委印發《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弘揚東坡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力推進建設東坡文化重要承載地。三年時間,從精心修繕的文化遺址到深入民間的文化活動,青神人以時代為卷、以實干為筆,讓東坡文化在創新中煥發新生。
守護根脈 一磚一瓦皆是歷史
位於青神縣瑞峰鎮的中岩寺,以“川南第一山”“西川林泉最佳處”著稱。景區山巒疊翠、鳥語花香。自唐以來,李白、蘇軾、黃庭堅、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家和眾多文人墨客慕名景仰,泊舟江畔,攬勝抒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妻子王弗去世后,蘇東坡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千古佳句。而蘇東坡與王弗的絕美愛情故事,正是始於青神的中岩寺。
中岩寺。陳甜攝
如今,中岩寺“喚魚池”邊,還矗立著蘇東坡和妻子王弗的塑像,吸引了眾多“蘇迷”前來“打卡”,其中不乏網絡大V“意公子”、達人趙健,他們制作發布的視頻《尋找王閏之》《青神縣給蘇東坡的一封信》等,全網視頻播放量達千萬以上。
遺跡遺址如此“容光煥發”,得益於青神深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傳承東坡文化的基礎支撐,特意聘請了專業團隊,修編《中岩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岩寺摩崖造像保護規劃》等,編制《青神縣全域旅游暨岷江旅游經濟帶發展規劃》﹔將中岩書院、喚魚池、瑞草橋等遺址納入三蘇遺址遺跡﹔中岩喚魚池、伏虎岩、石筍峰及瑞峰瑞草橋遺址等十余處人文景點已納入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游徑核心資源﹔順利實施中岩寺摩崖造像安防工程、題刻危岩體整治和數字化保護利用等項目。
活化傳承 老故事講出新味道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文化根脈歷久彌新。要講東坡,就更要了解他的母親程夫人。
“微言大義,一葉知秋。這個劇通過蘇母折射了整個時代,還有蘇軾本身堅韌的品質。人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覺得更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數次落淚的觀眾方元動情地說道。2024年4月,大型原創話劇《蘇母》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成功,讓大家了解到了蘇東坡成功背后的偉大女性。
《蘇母》是全國第一部以“蘇母程夫人”為主角的話劇作品,通過演繹蘇母勸夫以進、教子以學、持家以富的故事,著力賡續中華文脈,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承良好家風家教。
“我認為,‘三蘇’最初的‘伯樂’不是張方平,也不是歐陽修,而是程夫人。”國家一級編劇陳麗麗認為,不能說程夫人成就了一門三父子,但她的確“成全”了“三蘇”。
這份“成全”裡有程夫人識人的智慧、理性的判斷、耐心的等待,以及為此付出的、常人不可想象的勤懇和艱辛。於是,才有了三匹橫亙古今的“千裡馬”走出眉州,橫空出世。
作為蘇母程夫人的家鄉,青神深挖東坡文化資源和家風家教。除話劇外,還出版了《蘇母傳》《東坡與竹》,紀錄片《蘇門清風》入選省“十四五”重點選題規劃,廣播劇《母儀若水潤三蘇》在央廣播出,動畫電影《定風波》獲批國家重大歷史題材項目。
文旅融合 從“一家之訓”到“一城之風”
東坡文化是青神的根和魂。青神堅持古為今用,以弘揚東坡文化為核心,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為路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促旅、以旅興業,切實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3年6月,蘇母祠正式開館,被授牌成為四川省家風家教創新實踐基地。
蘇母祠。陳甜攝
蘇母祠以“勉夫教子、底於光大”為主題,情景還原蘇母為女、為媳、為妻、為母家教家風家訓故事,圖文並茂、視聽結合,讓干部群眾在可觸、可視、可感的氛圍中感受廉潔文化。
2024年,蘇母祠被命名為“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浩蕩岷江從此過,蘇母家風淵源長。
如今,青神已將蘇母家風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日常課程,並開展蘇母家風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六進”活動,通過精讀家風書籍、聆聽家風講座、觀賞家風節目、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以純正家風涵養清朗黨風政風社風。
2022年以來,青神縣每年都會舉辦合唱展演、詩歌誦讀、舞台劇演出、書法攝影作品展、“戲曲進校園”、三蘇家風家教宣講等“東坡文化月”系列活動。東坡文化月不僅是一場文化盛會,更是青神組建的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鳴:當孩童大聲吟唱“大江東去”,當游人駐足品味“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當干部在基層實踐中踐行“守其初心,始終不變”的信念時,蘇軾那份“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從容,已悄然融入這座城市的靈魂。
在青神,文化傳承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潤物無聲的滋養。東坡的智慧成為游客探尋的精神坐標,他的家國情懷化作干部為民服務的行動指南。(陳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