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成都郫都區紅光街道:完善農業扶持體系,冬小麥迎來豐收盛景

王凡
2025年05月16日17:4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眼下,成都市郫都區紅光街道迎來冬小麥收割季,金色麥浪隨風起伏,聯合收割機穿梭其中,奏響豐收的樂章。這份豐收的背后,離不開紅光街道大力推進農田提質改造與對農業發展的全方位扶持指導,也展現出農業合作社與農戶攜手耕耘的豐碩成果。

在農業發展進程中,紅光街道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為專業農人提供多維度支持。在農業技術支持上,該街道主動對接省、市農業科研院所,組建專家服務團隊,定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針對冬小麥易倒伏、病虫害防治等問題,集成技術方案,免費向農戶推廣。

“以前遇到小麥病虫害,我們只能干著急,現在通過街道的技術培訓和線上指導,很快就能找到解決辦法。”成都市陌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傳林對此贊不絕口。

同時,該街道全力推進農田提質改造,近3年完成農田提升4700畝,新建溝渠20792米,12000余米的耕作道路也在建設中,完善的基礎設施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街道的扶持讓我們底氣十足!”在收割現場,吳傳林擦著額頭的汗水,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2021年,他承包漢姜村500余畝土地,開啟了規模化種植之路。隨后,他不斷加大擴大種植規模,截至目前,已承包種植1300余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水稻、油菜等農作物。

談及產量和效益的提升,吳傳林打開了話匣子:“在街道的幫助下,我們引入了科學種植技術,既節水又能讓作物長得更好﹔就拿小麥來說,以前麥稈容易倒伏,現在通過科學管理,不僅抗倒伏能力增強了,麥穗也更飽滿。”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農作物產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數據顯示,農田畝產價值從2021年的2000元提高至2800余元﹔畝產油菜籽由原來的300斤增產至350斤以上﹔畝產水稻也從700斤增長至1000余斤,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生動范例。​

在統籌規劃下,紅光街道規模化種植優勢日益凸顯,共種植油菜1580畝,小麥3500畝。作為重要種植區域,漢姜村今年種植小麥1360畝、油菜584畝等作物,后續還計劃種植水稻2850畝。

在政策支持和合作社帶動下,漢姜村的農田正煥發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下一步,紅光街道將繼續以農田提質改造為抓手,依托農業合作社,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讓廣袤農田成為農民的“致富田”“幸福田”。​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