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川南幼兒師專:打造區域美育共同體,助力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

2025年05月14日14: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清晨的川南幼兒師專校園,琴韻悠揚,歌聲嘹亮。學前教育專業的學子們正在排練幼兒操,靈動的身姿與燦爛的笑容相映成趣,青春與藝術在此刻完美交融。這動人的一幕,正是學校十年來深耕美育、構建區域美育共同體的生動寫照。

作為川南幼師教育培訓基地、內江市中小學美育實踐基地,學校發揮幼兒教師教育特色優勢,打造“四雅六藝 立美育人”特色美育模式,充分利用美育教學科研成果和人才優勢,發揮示范引領與輻射帶動作用,讓美育的種子在川渝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川南幼兒師專黨委書記段永清所言:“我們不僅要培養能說能寫、會唱會跳的卓越幼師,更要培養傳播美、創造美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技能人才。”

學生實踐:拓展美育渠道,從校園走向社會

“鄉村幼兒園支教的經歷,讓我真切感受到美育的強大力量。雖然那裡條件簡陋,但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卻無比熾熱。當我和孩子們一起用廢舊材料做教玩具、伴著歌聲歡快起舞時,我深刻感受到美育真的能跨越地域和條件的限制,為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希望。”參與“送教下鄉”活動的藝術與體育學院2023級1班學生陳夢沁回憶。

學校精心搭建多元化美育實踐平台,助力學生深化專業認知。一方面,定期組織學生前往川南地區小學、幼兒園實習,通過參與環境創設、活動策劃、節目編排等工作,增強了學生將美育理論運用於實踐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課余時間走進張大千紀念館、蓮峰大劇院等文化場館,參與藝術創作與表演,在真實場景中提升專業素養。此外,學校還積極拓展社會服務渠道,通過“送教下鄉”“四點半課堂”等品牌項目,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學生們活躍在社區、鄉村和藝術展覽現場,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弘揚美育精神,踐行美育理念,傳播美育文化,創造美育成果,實現了從知識習得到綜合素養提升的跨越。

近年來,學校開展“四雅師生”評選、鶴琴·博雅講堂等30余項美育文化類活動,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展演活動、四川省藝術類基本功大賽等各類比賽獲獎100余項。其中,《青春舞曲》、《夏布姑娘》、“童趣紙藝手工坊”等作品榮獲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展演活動一等獎,原創節目《盈盈陶上輕》受邀參加四川高校校園原創文化精品巡展巡演。

教師引領:傳播美育文化,提升區域美育水平

“挂職副園長期間,我結合當地特色,開發了竹編、剪紙等特色美育課程,深受孩子們喜愛。”在隆昌市圃香巷幼兒園挂職副園長的劉雯老師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育巧妙融合,為幼兒園教學增添了無限趣味和獨特魅力。

學校每年選派優秀專業教師到隆昌市公辦幼兒園挂職副園長,深度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美育課程教材建設、美育課題研究等工作,助力幼兒園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幼兒園辦園水平。同時,教師們還積極服務地方文化需求,為內江市龍舟節、隆昌市大中小幼藝術節、內江和隆昌兩地春晚等選送、編排舞蹈、合唱、朗誦、舞獅等高質量節目近30個。學校名師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開展送教工程、“快樂成長”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志願服務行動,為大中小幼學校舉辦專題講座、禮儀培訓、科學素養培訓等,彰顯“大美育”特色,提升了區域大中小幼學校美育水平。

學校美育工作成效顯著,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其中,美育案例《黨建引領社團、美育浸潤心靈——“一引領兩促進三融合”的“123”美育實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川南幼兒師專中型杖頭木偶傳習所非遺傳承》榮獲全國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同時,美育相關建設成果還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立項省級教改項目10項,科研課題150余項,出版相關著作及教材40余部,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校園協同:附屬實驗幼兒園,美育改革的“試驗田”

“大學園中的幼兒園,幼兒園中的大學園”,這一創新辦園理念在川南幼兒師專附屬實驗幼兒園得到充分體現。自2022年9月辦園以來,這所佔地5800平方米的幼兒園便成了學校美育改革的“試驗田”和“展示窗”。

在這裡,教育資源實現雙向流動。學校定期選派教師到幼兒園挂職鍛煉,深度參與幼兒園“美雅”課程體系研發﹔組織幼師生到幼兒園實習實訓,開展文藝演出、木偶表演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美術教研室主任王國棟帶領團隊開發的“大千故裡美術啟蒙”課程,融入張大千藝術元素,深受孩子們喜愛。正在幼兒園實習的學前教育學院2023級2班陳美妤興奮地說:“以前在課堂上學理論,現在能直接參與幼兒園課程設計,這種體驗對今后就業太有用了!”

幼兒園每月開展的“傳統文化體驗日”尤為亮眼。學校非遺工作室的師生會帶來川劇變臉、皮影戲、糖畫制作等精彩展示,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在他們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如今,川南幼兒師專附屬實驗幼兒園已成為區域幼兒教育的金字招牌,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和青睞,在園幼兒達513人。這裡真正實現了“大學園”與“幼兒園”的無縫銜接,是深化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育人模式改革的生動實踐,打造了具有川南辨識度、高校助力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區域樣本和典型范例,示范帶動區域辦園品質整體提升。

服務社會:攜手共建,打造美育發展共同體

“以前上美術課就是照著課本畫畫,現在我會帶著孩子們去校園裡觀察四季變化,用落葉創作拼貼畫,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多了。”西昌市太和鎮余堡幼兒園老師鄧遂英說,她參加了川南幼兒師專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教師培訓遴選項目——民族地區幼兒園(幼教點)教齡3-8年骨干教師(含一村一幼骨干輔導員)培訓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發生了顯著變化,像鄧遂英這樣受益的鄉村幼兒教師不在少數。學校常態化承辦國培、省培等培訓項目,切實提高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山區學校的美育師資水平。

“最讓我感動的是培訓后的持續指導,每當遇到教學難題時,專家團隊總能及時給予專業建議。”鹽源縣幼兒園園長陳瑛對訓后跟蹤指導贊不絕口。截至目前,川南幼兒師專已累計開展鄉村教師“1+1+10”學習研究成長共同體項目、內江市農村骨干幼兒教師培訓、“一村一幼”輔導員能力提升培訓等國培、省培和市縣級培訓項目20期,培訓幼教從業人員2萬余人次。

學校美育實踐基地也成了區域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少兒科學知識普及基地(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偶遇工作坊、垚藝坊、手工坊、繪本館等實踐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吸引了200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到校開展研學活動。學校每年舉辦的元旦晚會,都會邀請當地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及家長到校觀看文藝演出,共同分享校園文化建設成果。

據學校幼師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全曉燕介紹,“孩子們在實踐基地不僅能體驗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表演,還能參與科學小實驗,實現玩中學、學中玩。”學校與地方政府、高校、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建300余個實踐教學基地、科研基地、就業基地等。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教師培訓基地等平台,開展師資培訓、學術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動,著力打造區域美育共同體,助力區域美育高質量發展。(邱慶梅、張娜娜)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