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40多家國資國企負責人齊聚,65個項目簽約

托底性幫扶甘孜州縣域 簽約金額超1500億元

2025年05月07日07:5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托底性幫扶甘孜州縣域 簽約金額超 1500 億元

  ●65個項目涵蓋清潔能源、文化旅游、重大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等領域

  ●10億元以上項目達25個,超三分之一

  4月30日,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甘孜州縣域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甘孜州瀘定縣舉行,40多家國資國企負責人齊聚會場。簽約活動結束,留在甘孜的是65個項目,總金額超1500億元。

  2023年8月起,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省國資委建立健全國企“1+1幫1”機制,以產業幫扶為主攻方向,組織在川央企和地方國企對39個欠發達縣域開展結對幫扶。

  39個欠發達縣域,有12個在甘孜。在欠發達縣域最多的市州,國資國企負責人齊聚簽約,有什麼亮點值得關注?

  亮點一:矩陣式幫扶再出擊

  4月30日,成都交投航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曉早早來到集中簽約現場。讓他感到激動的,是即將“飛”進高原山區的低空經濟——成都交投航空投資集團與甘孜州交通和城鄉建設投資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出資成立甘孜州低空飛行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打造全省首個高原低空經濟綜合服務平台。

  去年5月28日,巴中縣域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5個多月后,阿壩州縣域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進入托底性幫扶工作關鍵之年,首場集中簽約活動放在甘孜州,簽約金額再創新高。

  一方面,甘孜有需要。去年,甘孜州12個欠發達縣域GDP超274億元、同比增長6%,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但同時,發展基礎薄弱、產業支撐不足、公共服務水平較低等問題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甘孜有潛力。“甘孜州是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和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甘孜州委書記沈陽介紹。

  地方所需、企業所能,在甘孜已有“牽手”基礎。“近3年來,省屬企業在甘孜實施重大項目60余個,完成投資超250億元。”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們積極融入甘孜州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大唐鄉城、樂拉光伏、瀘定生態綜合治理等項目26個,總投資超17億元,有力助推甘孜州重點產業融圈補鏈、建圈強鏈。”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托底性幫扶開展以來,公司全力支持縣域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資源開發等,結合2015年以來的定點幫扶,已累計實施項目89個、總投資7200余萬元。

  這樣的大項目、好項目,將持續為甘孜州注入發展動能。

  翻開簽約清單,65個項目涵蓋清潔能源、文化旅游、重大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等領域。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達25個,超三分之一﹔欠發達縣域落地簽約項目達57個,佔比近九成。

  “此次我們簽約了孟底溝水電工程、柯拉二期光伏、甘孜抽水蓄能等項目。”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加快推進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基地上游水電、抽蓄及風光新能源項目基本位於欠發達縣域。

  2023年8月起,雅礱江公司托底性幫扶理塘縣。“項目對欠發達縣域具有極強的投資拉動作用,帶動地方產業發展。”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舉例,公司結合理塘索絨光伏電站建設培育壯大地方特色產業,首期投入1200萬元配合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引導項目鋼結構廠家落地建廠﹔結合工程建設,投入3207萬元幫扶修建、改造道路約84公裡。

  在活動現場展區,記者發現,除像雅礱江公司這樣從最開始結對幫扶甘孜州的“老朋友”外,還有看好甘孜州發展的“新朋友”。比如,2024年8月,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承接甘孜州石渠縣托底性幫扶任務,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鬆格嘛呢小鎮文旅綜合體等3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整合產業資源,將清潔能源開發與當地特色農牧、生態文旅等優勢結合起來,為石渠縣發展注入動力。

  背后,正是省國資委組織國有企業開展的矩陣式幫扶。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充分發揮統籌效益、聯動效益、整體效益,讓企業的所能精准匹配縣域所需。”

  亮點二:“新質”項目來出力

  能源礦產開發,交通、電網、基礎設施建設,農牧產業培育……此次簽約項目中,既有熟悉的領域,又有“新賽道”。

  比如,有3個項目涉及工業及園區建設,包括3800噸碳納米管及3.8萬噸碳納米管導電漿料項目、金石科創合作產業園等。“以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和飛地建設引領欠發達地區發展。”甘孜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交投集團則將低空經濟產業帶到新龍縣。“新龍縣林草面積佔縣域面積九成以上,面臨巡護效率低、地質災害防治壓力大等問題。”吳曉表示,甘孜州低空飛行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將立足新龍、輻射全州、面向高原,構建無人機智能巡檢網絡,拓展森林防火、應急救災、物流配送等場景。

  “既建‘機場’,又當‘空管’,既做‘航空公司’,又當‘飛行學院’。”吳曉給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鏈式思路。他們要在當地培養無人機飛手。“通過建立無人機操作員培訓體系,提升本地人員就業能力,同時促進產業長久發展。”吳曉認為,要讓欠發達縣域產業從無到有,必須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

  不久前,一項全新的專項人才培養計劃“若水藍鷹工程”相繼在甘孜州理塘縣、雅江縣啟動,首期青年學子開始為期2年的專項培養,學成后推薦進入當地清潔能源項目工作。

  “以政府組織、校企聯合、工學交替的創新模式,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甘孜探索構建起“清潔能源開發+產業升級、基建賦能、人才培育”的特色幫扶模式,為欠發達縣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造血”。

  簽約結束,一個個項目將在欠發達縣域落地。下一步,省國資委將繼續發揮牽線搭橋作用,強化全過程督導,定期調度簽約項目推進情況,引導支持國有企業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促進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推動甘孜州和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新龍所需、交投所能,我們將繼續以交通賦能和產業振興雙輪驅動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成都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除發展低空經濟產業外,他們還將開展國道227線綜合整治、探索高能級光伏基地建設等。(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吳憂 寧蕖)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