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大安:以文明為筆 繪就新時代實踐畫卷

今年以來,自貢龍井街道以“文明+”為驅動引擎,將傳統文化傳承、志願精神弘揚、民生服務優化、基層治理深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通過多元活動賦能、資源協同聯動,讓文明理念浸潤社區肌理,為基層治理注入蓬勃活力,繪就一幅共建共享、和諧共生的文明畫卷。
文明+傳承:文化賦能,厚植精神沃土
龍井街道深挖自貢文化資源,以“非遺活化”“紅色賡續”為雙翼,讓傳統文化在傳遞表達中煥發新光彩。
非遺傳承,讓文化“活”起來
紅苕地社區“由‘染’而生,‘井’上添花”扎染活動,成為特殊群體與社會對話的橋梁。街道聯合專業團隊,將扎染技藝融入康復療愈,通過扎結、浸染、拆解的沉浸式體驗,讓精神康復患者在藍白交織的圖案中感受傳統美學魅力。一幅幅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既是非遺技藝的生動展現,更是參與者自信重建的見証。
紅色鑄魂,讓信仰“燃”起來
清明時節,街道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走進自貢市烈士陵園,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主題黨日活動叩問初心。敬獻花籃、默哀追思、重溫入黨誓詞,革命先烈的事跡通過沉浸式教育直抵人心。街道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性教育“活教材”,通過參觀紅色歷史陳列館、聆聽紅色歷史故事等活動,激勵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踐行使命擔當。
文明+志願:同心聚力,點亮溫暖底色
龍井街道構建“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志願服務網絡,推動文明實踐從“一陣風”變為“四季春”。
精准服務,托舉民生溫度
“銀發關懷”溫暖上線。社區志願者化身“愛心理發師”“健康護理員”,為全街30余名老人提供義剪、泡腳等貼心服務,在細微之處彰顯尊老敬老文明風尚。華大社區開展“春暖三月·追‘鋒’前行”活動,組織社區干部及志願者深入背街小巷進行“周五清潔日”行動,共計清理衛生死角60余處、鏟除“牛皮癬”1000余張,以“繡花功夫”繡出潔淨家園。
品牌優化,激發共治活力
街道優化“龍井棟長”志願服務品牌,發動棟長擔任文明宣傳員、矛盾調解員,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從垃圾分類督導到鄰裡糾紛化解,從政策宣講到困難幫扶,“志願紅”成為社區治理中最活躍的風景線。街道還推出志願服務積分兌換機制,激發居民參與熱情,實現“服務—激勵—再服務”的良性循環。
文明+關愛:多元融合,織密幸福網絡
聚焦特殊群體、婦女兒童等多元需求,龍井街道打造“全齡友好型”服務體系,讓文明成果惠及每個角落。
陽光賦能,叩響希望之門
針對精神康復群體,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依托文化活動進行“藝術療愈”。扎染創作、黏土手作等活動成為情感表達的載體,患者在色彩與造型的碰撞中釋放壓力、重建自信。華大社區“綻放自我,擁抱陽光”心理健康解壓活動,則通過插花、手工體驗,為女性群體搭建情緒疏導平台,讓藝術療愈與心理關愛雙向奔赴。
“一老一小”,守護朝夕美好
街道整合資源打造“家門口的幸福圈”:養老綜合中心提供日間照料、健康監測等“一站式”服務﹔兒童之家開設非遺課堂、科普實踐、紅色教育等特色課程,從“老有所樂”到“幼有善育”,文明關懷覆蓋全生命周期。
文明+風俗:以文化人,涵養精神家園
龍井街道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為紐帶,讓文化傳承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
節慶賦能,激活文化基因
華大社區以春節納福為契機,聯合大安區老年書畫研究會開展“迎春送福”公益書畫活動,邀請書畫名家現場潑墨,將手寫春聯、水墨丹青送入千家萬戶,讓墨香浸潤社區,文化傳承觸手可及,傳統節日被賦予新內涵,成為凝聚社區認同的情感載體。
主題融合,深化價值引領
街道將民生服務與移風易俗有機結合:清明祭掃融入紅色教育,矛盾調解注入家風家教,婚喪嫁娶倡導婚俗新風。通過“小切口”傳遞“大價值”,讓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文明+共治:全民參與,繪就和美圖景
龍井街道堅持“共建共治共享”,通過隊伍搭建、資源共享,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
團隊蓬勃,釋放治理效能
心連心舞蹈藝術團、俏夕陽藝術團、太極氣功健身隊、綠洲花園藝術團等文藝隊伍蓬勃發展,成為文明實踐生力軍。書畫名家進社區傳授技藝,文藝隊伍參與迎春演出、民間舞蹈爭霸賽、鄉村振興大舞台廣場舞比賽等,真正實現了“群眾演、群眾看、群眾評”。
空間再造,締造家園新貌
街道積極引導群眾共商共建,收集意見建議:和大廣場變身文化傳遞陣地,小區閑置空地升級為文化口袋公園。通過“微改造”“微更新”,居民用雙手書寫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
從文化傳承到志願服務,從精准關愛到全民共治,龍井街道以“文明+”為筆,書寫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創新答卷。未來,街道將持續深化品牌內涵,讓文明實踐與街區發展同向同行,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高地貢獻龍井力量!
來源:自貢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