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又叫座!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廣安演出

上座率達90%!4月26日晚,甘肅省歌舞劇院攜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廣安大劇院上演。在悠遠的駝鈴聲中,觀眾穿越千年絲路,沉浸於這場“活的敦煌壁畫”藝術盛宴。
當天19時30分,隨著三聲編鐘清響掠過劇場,燈光漸次暗下,曼妙深沉的古樂聲中,舞劇《絲路花雨》大幕輕啟,一個發生在盛唐時期古絲綢之路上的故事緩緩鋪陳——在商旅往來的絲綢之路上,波斯商人伊努斯在旅途中遭遇沙塵暴。幸運的是,伊努斯得到了敦煌老畫工神筆張及其女兒英娘的救助。隨后的劇情中,英娘被強搶為舞伎。伊努斯挺身而出解救英娘,三人隨之一同踏上了充滿艱險與溫情的絲路之旅……
“看!千手觀音!”“天啊,霓裳羽衣舞太美了!”演出過程中,觀眾的驚嘆聲此起彼伏。當英娘以“反彈琵琶”的經典姿態亮相時,整個劇院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演出很好看!”“能不能加演一場”……演出結束,“不過癮”是現場不少觀眾的共同感受。除了意猶未盡的感慨,演出在觀眾心中激起的,還有對絲路文化與敦煌藝術的贊嘆。
廣安市民張麗感慨道:“我和朋友慕名而來,雖然之前對《絲路花雨》有所了解,但現場觀看還是第一次。舞劇的劇情感人至深,舞蹈更是優美絕倫,尤其是英娘的舞蹈,美得令人心醉。這場演出讓我對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心靈也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禮。”
除此之外,演出還激發了觀眾對敦煌文化進一步探索的熱情。文創展台前,大學生林浩買了敦煌元素書簽,在帶來的壁畫圖冊上記滿舞台與壁畫的對照筆記,他說“特別想去敦煌看看”。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在《絲路花雨》的舞台上看到了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密碼。”廣安市文化館職工賈海波表示,“敦煌壁畫通過舞蹈煥發新生,給我們廣安文藝工作者提了個醒——巴文化、紅色文化同樣可以用更鮮活的形式走進大眾。”
甘肅省歌舞劇院舞蹈團團長香郁表示,“我們想讓絲路故事不僅在西北回響,更在西南大地激起波瀾。”
而觀眾的熱情,也早已為這場成功演出埋下伏筆。演出前一周,門票便售罄。不少觀眾從重慶、南充等地專程趕來,甚至帶著敦煌壁畫圖冊對照觀看,這份對傳統文化的赤誠熱愛,成為劇組跨越山海的動力。
為了將這場文化盛宴完美呈現在廣安觀眾眼前,演員們也都在默默下功夫。此前,《絲路花雨》已連續進行了30多天巡演。劇中強人竇虎扮演者申浩田,因連續巡演舊傷復發,但謝幕時仍堅持完成了高難度的“掃堂探海轉”,“廣安觀眾這麼熱情,我們必須把‘硬功夫’亮出來。”
據了解,《絲路花雨》先后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4000余場,觀眾超500萬人次,被譽為“中國舞劇的裡程碑”。4月27日晚,該劇還將在廣安市大劇院上演。(黃鐘銳)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