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廣元朝天:從“望天吃飯”到“巧手生花” 黨建引領織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年04月25日14:4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春日的陽光洒在轉角壩安置點的白牆上,縫紉機“噠噠”的歡唱聲穿透玻璃窗。在廣元市朝天區水磨溝鎮新建的就業幫扶車間裡,45歲的搬遷戶楊大姐正熟練地操作著電動縫紉機,針腳如行雲流水般在布料上游走。“現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她臉上綻放的笑容,正是該鎮“黨建+就業幫扶”模式結出的甜美果實。

技能人才培訓現場。朝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黨員變身“繡花匠”"穿針引線解難題

“過去大伙守著幾畝薄田,搬遷后更愁就業門路。”水磨溝鎮黨委書記劉宇帶著黨員走訪時,發現群眾對“家門口就業”的渴望像春草般瘋長。鎮黨委迅速成立就業攻堅專班,12名黨員干部化身“就業紅娘”,用半個月時間走遍全鎮6個村(社區),梳理出237名留守婦女、搬遷群眾的就業需求。

當了解到前瞻服裝公司有意拓展生產線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舉義三顧茅廬,用“包教包會包就業”的承諾打動企業。政企聯手打造的“縫紉學堂”應運而生,首期40個名額瞬間報滿。黨員嚴莉萍主動當起“班助”,每天騎電動車接送腿腳不便的學員,被鄉親們親切稱為“車輪上的黨支部”。

車間搬進安置點 巧手織就新生活

走進窗明幾淨的培訓教室,牆上“針線連民心”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針對學員平均年齡50歲、7成隻有初中文化的特點,培訓採用“土味教學法”——把縫紉術語編成順口溜,用粉筆在地面畫“走線圖”,甚至搬來老式縫紉機讓學員找“腳感”。“看!這是我做的第一件工裝褲!”50歲的李翠華舉著作品,像孩子展示獎狀般驕傲。經過20天“理論+實操”的訓練,92%的學員通過考核。結業典禮上,企業當場發放聘書,車間流水線還沒調試完,工位上已貼滿名字。

手把手教村民用電動縫紉機。朝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指尖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在佔地300平方米的幫扶車間,3條智能化生產線已安裝完畢。鎮裡專門開通“就業直通車”,每天接送偏遠村組員工。針對哺乳期婦女,創新推出“彈性工作制”,允許帶娃上崗。“現在月工資3000多,計件能手能拿5000元!”正在熨燙工裝的安素梅說,車間還設有“黨員示范崗”,技術難題隨時有人幫。

鎮黨委的藍圖不止於此。轉角壩服裝加工產業園已進入規劃,未來將形成設計、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我們要讓縫紉機的‘噠噠聲’變成鄉村振興的‘奮進鼓點’。”劉宇指著車間牆上的產值進度表,眼神裡滿是憧憬。數據顯示,該項目每年可帶來600萬元產值,相當於種300畝高山蔬菜的收益。

從“望天吃飯”到“巧手生花”,水磨溝鎮用黨建紅線穿起就業金針,在秦巴山深處繡出共同富裕的新畫卷。(王磊、賈素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