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養殖“駛上”快車道 或成下一個四川魚子醬

三文魚,為大西洋鲑及相近的鲑魚、鱒魚統稱,是公認的高端食材。虹鱒,則是淡水大面積養殖的三文魚“主力軍”。眼下,更多的虹鱒“游”進了四川冷水水域,有望改變國產乃至全球三文魚的產業版圖。預計5年內,四川三文魚總產量有望反超新疆和甘肅,躋身內陸省份第一。
去年產能首次躋身全國前三
“四川將是全國三文魚產業的后起之秀,趕超只是時間問題。”4年前的一個論壇上,時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說出這句話時,台下滿是疑惑和驚訝。如今,這個預言正在變成現實。
佐証這個預言的,是當下的擴產熱潮。4月9日,阿壩州黑水縣農業農村水利和科技局局長許龍,迎來了省上的專家組,專家組成員來自省農科院水產所等機構。專家組來的目的,是在黑水縣部分江河與水庫試養虹鱒,以摸索制定當地虹鱒養殖技術標准。許龍說,隻要試養成功、明確標准,當地就會把虹鱒納入特色主導產業大力培育。
在綿陽市平武縣土城藏族鄉和鎖江羌族鄉,當地的養殖基地正在為首批虹鱒出塘做准備。此外,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廣元市青川縣、樂山市沙灣區、達州萬源市和成都彭州市,以及甘孜州和阿壩州等地,都在陸續啟動虹鱒養殖論証及基地審核。
“光我們掌握的近兩年要開工或投苗的養殖項目,就有十幾個。”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虹鱒養殖正進入發展快車道,大有成為下一個四川魚子醬的趨勢。
還有已投產項目的亮眼表現。去年11月,來自涼山州金陽縣丙底鎮丙底洛村的高山冷水養殖虹鱒魚加工品,啟程發往新加坡,成為四川虹鱒出口第一單。
去年,四川鲑鱒魚類(主要為虹鱒)總產量已突破3000噸、同比增幅約40%,實現產能連續兩年進位,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新疆和甘肅。
四川有大量冷水水域尚未開發
4月11日,正在阿壩州選址的宋倫祥說,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冷水水域,是四川突出的產業優勢。
宋倫祥是彭州涌泉冷水漁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早在20世紀90年代,宋倫祥就在彭州開始嘗試養殖虹鱒,還深度參與了全省虹鱒養殖技術體系制定。
在宋倫祥和其他業內人士看來,適生水溫15攝氏度至25攝氏度的鱘魚(主要用於魚子醬生產)隻能算是亞冷水魚,主要養殖區域位於大江大河上中游的交匯處。而適生水溫12攝氏度至22攝氏度的虹鱒,養殖區域可以擴展至海拔更高的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區以及大小涼山。換言之,虹鱒擴產,不會影響魚子醬產量,反而提高了四川冷水水域的利用效率。
“目前,這些水域處於低度開發或者未開發狀態。”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說,國產三文魚產業版圖上,主要玩家為新疆、甘肅、四川和山東。
先天優勢之外,四川還擁有其他省份不具備的優勢:去年,成都航空口岸進口的三文魚超過1萬噸,正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進口三文魚集散基地。以成都為中心,覆蓋西部乃至全國的三文魚冷鏈運輸、銷售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是催動企業擴產的動力源。據預測,2030年我國三文魚消費量將達到21萬噸,而去年國內自產三文魚僅有4萬余噸。直面市場需求的巨大缺口,各養殖大省自然摩拳擦掌。
打造千億級水產產業的抓手
業內人士介紹,眼下投資虹鱒養殖的回報率很高。目前,個頭較大、體型勻稱的虹鱒,市場價已經超過50元/公斤。而每畝水面的產量約1.5萬公斤(15噸),畝產值約75萬元。這樣算起來,大部分養殖基地最多5年就能實現盈利。
平武縣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斌介紹,未來兩年,當地新建的3個虹鱒養殖基地將全部投產。屆時,平武縣的虹鱒年產量預計突破1000噸,將成為川北地區乃至全省最大的三文魚產區。
業內人士看來,各地爭先恐后擴產,必將改寫全國三文魚產業版圖。
“現在規劃和在建項目若全部投產,5年內四川有望反超新疆和甘肅,三文魚總產量躋身內陸省份第一。”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此前,省農業農村廳在謀劃農業產業建圈強鏈時,明確打造千億級水產產業。抓手之一,就是在盆周山區及川西北高原布局冷水魚產業帶,而虹鱒的重要性僅次於制作魚子醬的鱘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