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2027年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億元

商業航天是推動航天產業發展、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力量,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15日,由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主辦的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暨商業航天創新發展大會舉行。大會上,《成都市商業航天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印發,3個合作項目簽約落地。
八個方面重點任務
打造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科技創新策源地
記者了解到,《行動計劃》從實施重大戰略牽引工程、實施基礎設施攻堅行動、實施強鏈補鏈提能行動、實施科技創新引領行動、實施應用場景加速行動、實施要素共享共用行動、實施產業生態優化行動、實施區域協作共贏行動八個方面給出了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7年,全市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億元,產業集群效應凸顯。掌握衛星平台及載荷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成具備全球服務能力的衛星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衛星應用綜合服務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強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商業航天標杆城市,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區域一流的商業航天科技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應用場景示范地和產業生態新高地。
打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集聚區。形成研制200顆商業衛星能力,建設5個以上商業航天特色產業園區。2027年,全市商業航天領域鏈主企業達到7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0家以上,上市企業達到12家以上。
打造商業航天科技創新策源地。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技術攻關能力持續加強。2027年,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數量達到14個以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8項以上,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省級、行業、地方標准10個以上。
打造成效顯著的應用場景示范區。商業航天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全面賦能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和大眾生活。2027年,全市開發新產品達到400個以上,打造創新應用場景70個以上,評選可供全國推廣的應用場景示范案例14個以上。商業航天高端人才、金融資本、中介機構、數據要素等資源加速集聚。2027年,全市高層次領軍人才突破35人,公共服務平台、中介服務機構數量突破30家,全市投融資規模突破300億元。
發布城市機會清單
推動機會共享、場景共建、協同發展
會上發布的《成都市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藍皮書(2024)》顯示,2024年,全市商業航天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已集聚企業170余家,入選泰伯智庫《2024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7家。
發展商業航天,成都市場主體實力雄厚。“鏈主+鏈屬”梯隊構建形成,全市入庫商業航天企業176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家、上市企業7家,7家企業入選2024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排名全國第3。深度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天奧電子、航天烽火、迅翼衛通等支撐天舟六號、長征七號、神舟十九號等國家“航天工程”﹔國星宇航入圍國家“探月工程”載人月球車研制任務、成為唯一入圍民營衛星制造企業﹔中電科10所擁有西南地區唯一北斗短報文終端產品入網檢測資質。
大會還同步發布了《成都市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暨商業航天創新發展城市機會清單》。本次機會清單圍繞衛星賦能城市治理、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共發布場景供需信息266條,其中需求信息43條、供給能力223條,通過釋放城市場景機會,推動成都商業航天機會共享、場景共建、協同發展。
在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上,北京融為衛星互聯網通信系統研制基地項目、青羊藍星光域西部區域研發運營總部項目、遙感數據應用場景創新發展戰略合作項目簽約落地。從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到園區與企業的深度攜手,充分展現了成都商業航天產業生態的融合性,標志著成都在技術研發、產業應用和生態構建等方面邁出關鍵一步。(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 制圖 江蕊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