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稅惠“紅包”實 民企活力足(財經眼·為民營經濟增動力)

本報記者 王 觀
2025年04月14日09: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大連海特泵業有限公司工人正在進行泵蓋裝配。
  趙俊博攝
  數據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前不久,大連海特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特泵業”)的新廠房成功揭牌,20余畝的廠區,交通和配套設施十分方便。一想到明年就能如期入駐,海特泵業負責人胥文杰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去年初我們就開始謀劃這件事了,最初設想的是換一個地方繼續租用,聯系了10余個場地,都不符合技術要求。后來又研究著買地建設,沒想到自己買更復雜,價格、交通、周邊配套等都要考慮,想要找到合適的地方更難。”胥文杰坦言,公司長期租賃經營場所,因為場地過小等原因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研發創新、升級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無法安裝適應新工藝流程的必要測試設備,急需尋找合適的地塊新建廠房。

  就在胥文杰一籌莫展時,一場稅務部門為納稅信用A級企業有針對性開展紓困解難的座談會,給他帶來了希望:“了解到公司的訴求,稅務部門積極‘牽線搭橋’,與地方政府溝通聯系,篩選全域空置的土地、廠房信息,列了個表讓我們挑,還幫我們聯系了實地考察。”

  不僅如此,考慮到海特泵業作為一家科創類民營企業,資金並不充裕,稅務部門還與金融機構協同,讓企業憑借良好的納稅信用,在新廠房建設期間得到多家銀行的無抵押授信,最終以低利息獲得3000余萬元貸款,滿足日常經營和科技研發的資金需求。

  眼下,新廠房正加緊布局,老廠區裡聯動機床、動平衡機高速運轉,工人們開足馬力忙訂單,一派熱火朝天。

  強有力的稅費支持一直是民營企業向“新”而行的底氣。“去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減免111萬元,我們把省下來的錢又全部投入研發創新中。目前,企業已擁有45項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生產的高可靠性工業用葉片泵廣泛用於石油化工、海洋船舶等領域,為客戶提供高可靠性泵的國產化解決方案。”胥文杰說。

  稅費“紅包”實打實,民企發展活力足。如今,海特泵業的產品銷路越來越廣,企業上下躊躇滿志,緊緊盯住智能化與數字化、核心技術專利等高端工業泵“卡脖子”難題全力創新,同步研發“智能在線監測”“在線雲售后”等配套服務,不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享受政策的便捷性與政策本身的紅利性同樣重要。”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甘井子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峰說,民營企業尤其是科創類企業,重視科技研發,但往往對各類政策了解得不夠及時深入,稅務部門既要加強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輔導,確保稅惠紅利精准推送到位,讓企業應享盡享快享,也要不斷優化服務,拓展稅務職能,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4月征期一到,我又接到了稅務部門通過‘智能稅費提醒’系統打出的人工智能雲電話,提醒我們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安置殘疾人加計扣除等政策。”海特泵業財務負責人王國全說,“去年,稅務部門擴圍上線了全國統一的新電子稅務局,實現96%的辦稅繳費事項都能網上辦。對我們民營企業來說,表單數量、申報次數、辦稅時間大幅壓縮,不僅減輕了我們的辦稅繳費負擔,也讓我們能更好地心無旁騖搞創新。”

  “為更好幫助民營企業紓困解難,上個月我們還依托‘智稅聯’服務機制,主辦了一場政稅銀企融合助力轄區經濟發展的活動,參會企業可以在現場與多個政府部門、商會銀行咨詢。”唐峰介紹,通過“智稅聯”服務機制,大連稅務部門將財政、科工信、數據、工商聯、銀行、高校等單位聯合起來,通過大數據篩選推送涉及多部門的組合式優惠政策,統籌多部門資源一站式幫助轄區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優質民營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專利申請困境和上下游產業鏈梗阻,讓民營企業在政策“春風”裡迸發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18 版)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